收听音频
从《潜伏》到《密战》,再到《延安锄奸》,前些年一系列谍战剧将谍战影视推向高潮。剧中人物的精彩演绎,也让中共“边区保卫”工作走进大众视野,引发大家的好奇。而《延安锄奸》中边区保安处处长“周劲”的原型,正是从江西永丰县恩江镇走出的老红军周兴。
周兴
1905年8月,周兴出生于永丰县恩江镇一个爆竹制作家庭,原名刘旧邦。尽管家境贫寒,父母仍省吃俭用供他读书。8岁起,周兴白天私塾念书,晚上帮父亲做爆竹,12岁转入县立高等小学。在进步青年影响下,周兴加入“恩江学会”,接受革命理论,并改名为刘维新。1925年秋末冬初,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他随朱德参加南昌起义,后在多地任职,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电视剧《延安锄奸》中,边区保安处处长周劲为保卫延安及中央首长安全,与各类敌人斗智斗勇。现实中,周兴当时正是边区保安处的处长。1937年4月,周恩来在前往西安谈判途中遭武装伏击,警卫班全体牺牲,周恩来幸免于难,负责保卫的周兴因此受到严厉批评。之后,他痛定思痛,迅速展开侦察,查明是土匪在国民党地方党部支持下截道劫财,随后“边保”围剿了这伙土匪。此后,面对国民党的秘密破坏活动,周兴以攻对攻,建立情报点,打入对方内部,成功抓获军统潜伏特务,保卫了党中央安全,受到毛主席表扬。
埃德加·斯诺
美国记者斯诺在其著作《中共杂记》中,介绍了中共保卫机构。当时,国民党将中共描绘得可怕,斯诺对此充满好奇。采访毛主席时,斯诺提及国民党认为周兴是“特务头子”,毛主席则称周兴是“无产阶级的宝剑”。1936年,周兴接受斯诺采访,回答了关于保卫局的诸多问题,他说:“保卫局并不是那么可怕,它只不过是保卫苏维埃权力,现在是保护扩大的统一战线。”斯诺将其回答记录在著作中,此刻在他心目中,共产党已是中国的希望,周兴也不是什么“特务头子”。
1954年8月,周兴调任公安部副部长,分管治安、劳改工作。1957年初,大批盲流人员涌入北京,前门火车站等地治安混乱。周兴微服夜访后,向彭真、罗瑞卿同志写简报,提出整顿首都治安秩序。经研究,公安部等部门开展清理、收容、遣散盲流人口,打击刑事犯罪工作,使火车站秩序焕然一新。周兴由此引发了起草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设想。在公安部党组领导下,他具体负责组织起草、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历经十几稿,最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经毛主席批准在全国颁布实行。(根据叶伟文章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