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之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党中央提出了一个建议。他指出自从第二野战军进驻大别山以来,部队的条件非常艰苦。于是,他提议:“渡江后,是否可以让二野部队负责占领并治理富庶的江浙及整个东南地区。而待三野在渡江战役胜利后,再去执行进军大西南的任务呢?”然而,毛主席对此并未表示赞同。
毛主席为何拒绝陈毅的提议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蒋介石的大本营此时已经迁往台湾,毛主席开始认真考虑未来的渡海作战策略。要想进行渡海作战,必须首先清理保护台湾的外围环境,解放福建,为进攻台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三野的前身大部分是由红军江南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南方水乡的战斗经验让他们对这一地带相对熟悉。四个野战军中,三野在江河作战方面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因此将东南地区的战斗交给他们处理,是一个极为合理的决定。
其次,第二野战军在进军大西南的过程中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二野的前身是由原红四方面军改编而成的八路军第129师,该部队的老干部在川陕、晋冀鲁豫和中原地区经历了长期的战斗,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对大西南的地理和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因此,派他们去进军大西南同样是得心应手,很有机会成功。
基于以上原因,毛主席最终没有同意陈毅请求他率部解放家乡四川,而是选择了另一位同样来自四川的优秀指挥员——刘伯承,来负责二野进军大西南的任务。值得一提的是,陈冠任著作的《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中详细记录了这段历史,该书成为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年度畅销书,曾一度荣登中国军事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位(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