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岩的名号,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声名显赫,风光无极。
他凭借商业头脑与市场洞察力开创出晚清商业帝国,钱庄、药铺、当铺遍布江南,“阜康”商号更是财富与信誉的象征。
他官商结合,将商业版图拓展至极致,富可敌国。
然而晚年,胡雪岩遭官场反噬,卷入政治斗争,盟友变对手,一夜之间家产被抄、商号查封,从云端跌落,在贫困中离世。
其去世后,给子孙留下三条箴言,成为不能碰的红线。如今200年过去了,他的子孙后代过得怎么样?
胡雪岩,1823年出生于安徽绩溪县一个贫苦农家,自幼过着放牛谋生的艰难生活。
十二岁那年,父亲早逝,身为长子的他不得不扛起家庭重担,离开家乡前往杭州一家钱庄当学徒。
当时那一看似平凡的起点,却成为他传奇人生的开端。
在钱庄期间,年轻的胡雪岩展现出非凡的商业头脑和人格魅力,他冒险将500两银子借给穷书生王有龄捐官。
那一“投资”虽导致他被钱庄开除,却为他日后发展埋下伏笔。
后来王有龄官至浙江巡抚后知恩图报,将全省税银存入胡雪岩的钱庄,使他获得了“第一桶金”。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王有龄自缢身亡,幸运的是,胡雪岩又遇到了人生第二个贵人——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
他及时为左宗棠解决了粮草问题,获得信任并被委以浙江粮台总管重任。
此后数十年间,有着官商背景的加持,胡雪岩的商业帝国迅速扩张:
全国多地设立“阜康”钱庄分号,涉足丝绸、茶叶、药材等多个领域,真正实现“日进斗金”,成为天下首富,人称“胡财神”。
再往后,因其辅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清廷赐予他二品顶戴和黄马褂,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盛极必衰”。
自从成为“红顶商人”后,胡雪岩的名望和财富可谓达到了极点,再往后,只能走下坡了。
1882年,胡雪岩在与洋商的生丝商战中失利,引发资金链断裂。各地官僚趁机挤兑存款,胡家钱庄纷纷倒闭。
屋漏偏逢连夜雨,1884年左宗棠病逝,胡雪岩失去政治靠山,被李鸿章派系的盛宣怀设计陷害。
最后慈禧太后震怒之下下令抄家,曾经富可敌国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被抄家后,胡雪岩遣散家眷,仅靠胡庆余堂的微薄收入度日,最终在抑郁中离世。
他死后,没有举行大型葬礼,甚至未有完整仪仗,草草入土,葬在一块远离市区的荒地。
没有人再为他出头,没有人愿意与他为伍。
但就在那场繁华落幕之前,他留下了三条遗训:
第一,不许子孙经商。第二,不许子孙从政。第三,不许子孙娶姓李的女子为妻。
那三条规矩像钉子一样,钉在胡家的血脉记忆里,也钉进了后人整整几代人的心里。
胡雪岩去世后,其庞大的家族迅速分裂,子孙们各自寻找生存之道。
他育有三子五女:长子胡楚三,早逝,19岁便因病去世,没有后代。
次子胡缄三,性情豪爽,年轻时骑马摔下导致腿脚残疾。后来娶妻董氏,育有二子一女。
胡缄三在家族衰落后,曾卖掉胡庆余堂的“招牌股”,将子孙送往国外读书。
三子胡品三,喜爱丹青,颇有艺术天赋,其妻朱太夫人出自书香门第,育有四个儿子。
其后代多从事教育、科研等工作,成为家族延续的主力。
胡雪岩被抄家后,刚开始大家还一起居住在祖宅“芝园”中,依靠着胡庆余堂的18股“招牌股”生活着。
后来,一场意外的火灾,烧毁了芝园,此后胡家后人各奔东西,曾经显赫的家族就此分散。
其中,次子胡缄三的一支选择去了国外。
他卖掉当年分得的“胡庆余堂”的股份,将子孙送往国外读书。
那一支的后代后来分布在瑞士、英国、美国等七个国家,因遵循胡雪岩遗训,几乎无人经商,大多从事教育或科研工作。
其中,胡缄三的长子胡菊卿(又名胡士琪)成就最为突出。
他先后在日内瓦大学、伦敦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二战期间留美任国际合作学院教务长,后担任国民政府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
他的次子胡美育在美国经营商务公司,是胡家后代中少数继承祖业经商的例外。
胡雪岩第三子胡品三一支,分散后一直留在国内,他们一直从事着文化、文艺相关工作。
胡品三本人擅长书画,那种艺术天赋在其后代中得到传承。
其长子胡萼卿先是考取了晚清举人,后来留学日本,留日期间加入到了孙中山的同盟会。
后因妻子戴泳霓(旧官僚大小姐)强烈反对而未能投身革命,转而潜心研究文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胡萼卿一家从杭州逃难至上海,生计主要依靠长子胡亚光的绘画才能生活。
胡亚光,自由才华横溢,尤其对于艺术创作有着极高的天赋。
他师从著名画家张聿光学习西画,同时随父亲胡萼卿学习诗文,成为融贯中西的艺术全才。
21岁时,他就在杭州与友人创办“兰社”,次年又设立绘画研究所和暑期绘画学校,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
抗战爆发后,胡亚光携家逃往上海,靠在学校教授美术和为《新闻报》作画谋生。
他曾为宋庆龄、周总理、张大千等名人绘制过肖像,新中国成立后从事油画和国画创作,并担任浙江美术会会长等职。
后来,胡亚光的外孙杨光宇又继承了家族艺术基因,成为著名书画艺术家,曾担任浙江省逸仙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等职务。
还有胡亚光的女儿胡筱梅,建国初期从事教师职业,当时在上海任教期间,荣获“上海市第一届优秀教师称号”的殊荣。
历经二百余年的沧桑变迁,胡雪岩的直系后代如今已开枝散叶,形成一个遍布全球的家族网络。
据多方资料显示,胡雪岩现有直系子孙200多人,分布在七个以上国家,国内则主要聚居在上海、杭州等地。
因对胡雪岩遗训的深刻遵守,后代200多人的职业分布,明显呈现出“两少一多”的特点:
少有人经商,少有人从政,多数从事教育、科研、艺术等工作。
胡庆余堂老药师赵玉城经过三十年调查发现,胡雪岩的后代“基本上都活跃在教育、科研领域”,很多已成为“各学科的突出人物”。
那种职业分布与胡雪岩“勿近白虎”(不经商)、不与官宦往来的遗训高度一致,显示出祖训对家族后代职业选择的强大塑造力。
读者们,关于“胡雪岩后代的介绍”,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