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0年,西汉朝的宫殿内传来阵阵悲鸣——吕后去世的消息让整个帝国震动。吕后的去世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众多阴谋论浮出水面,社会上关于她死因的猜测愈演愈烈。
吕后,生于公元前241年,享年61岁。当时的社会环境可谓是“零污染”,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但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人的寿命普遍较短,平均寿命甚至不到四十岁。所以,活过六十岁,算是非常长寿的人了。就连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也不过活到61岁。既然如此,吕后的死因为何会引发如此多的质疑呢?
宫中传出的消息称,吕后在去世前几天身体健康,神采奕奕,甚至参与了重要的政治活动。现场的人回忆,当时吕后面色红润,精神焕发,完全没有病态的迹象。她的突然去世,让大家不禁开始怀疑。
坊间有各种传言:有人说她因纵欲过度而死;有人说她遭人下毒;甚至有声音认为,她是被政敌派来的刺客所杀;还有一种说法称她是被一条野狗咬伤,感染狂犬病而死。总之,大家都觉得吕后的死绝不是自然的。
在大众的印象中,吕后是一个心狠手辣、刚愎自用的女人。可事实上,年轻时的她,曾是一个温婉善良的女子,生活中也极为听话,待父母如慈子孝女。吕后的父亲吕公曾对她说:“女儿啊,到了年纪该成家了,嫁人是你应尽的责任。”
吕后脸红害羞,低声回应:“父亲一定有了合适的婚事人选?”
吕公答道:“你看刘邦如何?”
吕后回忆道:“刘邦是个非常粗俗的人,他吃饭从不请客,乔迁之际,他连贺礼都没有送,根本不懂得礼数。除此之外,他的脸看起来颇为沧桑,貌似比我年纪大得多。”
吕公微笑道:“刘邦虽比你年长,但也不至于相差太多。他是个有远见的男子,做事果敢有谋略。”
吕雉含着羞意答道:“既然父亲认为他不错,那我便顺从。” 这段对话,体现了吕后温顺听话的性格,当时的刘邦其实生活非常贫困,酒色财气不离身,完全没有现在的权威和地位。
那个时候的刘邦,不仅是个浑身散发着“社会底层气息”的小混混,生活中也因纵欲和生活作风成问题而备受非议,常常未婚先育,甚至成了众人眼中的笑柄。许多优越家庭的女子,根本不会看上这样的人,然而吕雉却决定嫁给了刘邦。
婚后的吕后,在为刘邦打理家庭和照顾刘肥(刘邦的私生子)的同时,毫无怨言地承担起家务,抚养子女。刘邦即使酗酒,酗酒归酗酒,但他忙于事业和应酬,经常夜不归宿,吕后始终在家里默默支撑这个家庭,像个坚韧的贤妻良母。
有一次,刘邦在押解囚犯时因醉酒而犯错,导致囚犯趁机逃脱。按当时的法律,类似的失误可能会导致性命危险,而刘邦自己也知道错大了。酒醒之后,他只得逃到芒砀山的沼泽地藏匿。对其他女人来说,可能会一气之下离开甚至绝交,但吕后没有抛下丈夫,反而亲自冒险前往送去食物和衣物,展现了她的坚强和善良。
尽管如此,命运总是充满波折。在一次遭遇败仗后,吕后被楚军俘虏,但她坚持要回到刘邦身边。回到营帐的那一刻,她却看到了让她心碎的一幕——刘邦正在与一位年轻女子共舞,忘乎所以。当她试图靠近时,刘邦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你怎么来了?”这让吕后感到无比羞辱和心寒。
吕后当时的心情可以用崩溃来形容。她一度想自尽,但想到自己年幼的孩子,她决定重新振作。通过这次打击,她的心性变得更加坚强,并且开始着手让儿子刘盈继承刘邦的帝位。
然而,吕后的心血并未轻松地化为胜利。戚夫人作为刘邦的新宠,不仅得宠,还为刘邦生下了一个胖儿子刘如意。戚夫人不断在刘邦面前讨好,诋毁刘盈,说他软弱无力。刘邦在犹豫之后,曾有过废掉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
吕后意识到,一旦刘如意成为太子,自己的位置就岌岌可危。她在张良的建议下,派人去请商山四皓为刘盈当老师,这些学者的地位尊贵,刘邦一向对他们十分敬重。商山四皓的出现,为刘盈的继承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刘邦的去世,吕后在儿子刘盈登基成为汉惠帝后,实质上接管了朝政,成为了当时汉朝的最高统治者。即使她名义上是太后,但事实上她的权力足以决定整个朝廷的命运。
最终,吕后在61岁时去世。历史学家对吕后之死的猜测种种,其中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她可能因为长期使用含汞的美容品而导致慢性中毒。尽管这一猜测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也不无道理。根据《刘盆子传》的记载,吕后的尸体在赤眉军起义时被挖出时,容貌依然保持着美丽,甚至被起义军侮辱。这一记载为一些历史学者提供了推测的依据,认为吕后可能因使用有毒的化妆品而死。
然而,关于吕后死因的种种说法,似乎更像是历史上的隐晦记录。也许历史的真实面目并不如人们所说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