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差点成为俄军将领?当拿破仑作为法国皇帝率领大军进入莫斯科时,许多人并不知道,曾经年仅19岁的拿破仑几乎成为俄国沙皇的麾下将领。20多年前,他曾试图加入俄军,这段历史几乎改变了世界的走向。
1787年8月,第六次俄土战争爆发。当时,英国、法国和普鲁士站在奥斯曼帝国一方提供外交支持,而奥地利则坚定支持俄罗斯。由于俄军兵力不足,俄国政府开始寻求外籍军事专家来补充军官队伍,甚至招募大量外国军官。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最早便制定了这一政策,而时任沙皇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则继续执行这一战略,广泛招募欧洲各国的军官,特别是炮兵、骑兵和工兵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人员,提供丰厚的报酬。许多外国军官也因对东方神秘的好奇而纷纷前往俄国。
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出身德国,因此特别欢迎外籍人才。许多外籍军官不仅在俄军中获得了机会,还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领域担任了重要职位。来自苏格兰的海军中尉塞缪尔·格雷格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1760年代,他加入俄军,短短几年便晋升为海军舰长,甚至在1770年的希奥萨战役后被晋升为海军上将,并最终成为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另一位苏格兰人,罗伯特·克罗恩,也在俄国海军中获得了重要职务,最终晋升为海军上将。
此外,来自那不勒斯王国的军官何塞·德·里巴斯,在1774年以西班牙少校的身份加入俄军,参与了俄土战争,并迅速升职,在1799年成为海军上将。他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在1794年建设敖德萨港,因此被誉为“敖德萨之父”,并且被俄罗斯历史载入史册,连诗人拜伦都曾在《唐璜》中称赞他。
在这些外国军官中,最引人注目的也许是法国的亚历山大·朗热隆。这位法国上校在1789年加入俄军后,不仅成为了步兵上将,还获得了伯爵头衔,担任过诺沃罗西斯克和贝萨拉比亚的总督。亚历山大·朗热隆最大的贡献,是以亲历者的身份撰写了大量回忆录,记录了俄军内部情况,尤其是名将苏沃洛夫的战术和事迹。
如果拿破仑在当时加入俄军,他的结局可能与亚历山大·朗热隆类似,成为俄国的一位大贵族,过上荣华富贵的一生。然而,年轻的拿破仑却有着不同的命运。
1785年9月,年仅16岁的拿破仑刚刚从巴黎军事学校毕业,成为一名炮兵少尉。由于家庭财务困境和贫困,他不得不回家处理家务,直到两年半后才重新加入军队。就在这一时期,他开始考虑通过加入俄军改变自己的命运。许多外国军官借此途径不仅能获得高额报酬,还能提升自己的军职,这对拿破仑而言无疑充满诱惑。然而,拿破仑当时在法军并无特别的背景,军旅生涯的上升空间十分有限。因此,他决定提交申请,希望加入俄国军队。
拿破仑的申请与何塞·德·里巴斯几乎是同时提交的。但此时沙俄政府却宣布一项命令,规定所有加入俄军的外国军官必须降级使用。何塞·德·里巴斯便因而被降为俄军上尉。然而,拿破仑坚决不接受这种降职安排,他认为自己从法国少尉降为准尉甚至军士太为不公,最终他亲自拜访了负责招募外籍军官的俄军中将扎博罗夫斯基,希望能获得破格的待遇。然而,扎博罗夫斯基拒绝了他的请求,两人的会面不欢而散。
拿破仑愤怒地宣称,如果俄军不接纳他,他将转而投奔普鲁士。虽然他没有真正去普鲁士,却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军旅梦想,很快回到了法国并继续服役。1791年,拿破仑晋升为中尉,几年的时间里,他凭借个人才智和胆略迅速成长,1793年土伦战役中,他表现出的军事才能赢得了崇高的评价,并很快升为准将。从此,拿破仑的军事生涯迈上了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拿破仑有一位远房亲戚,安德烈·波佐·迪·博尔戈伯爵,他比拿破仑年长五岁,并于1804年投靠俄国。博尔戈伯爵并未选择加入俄军,而是进入外交领域,先后担任俄国驻多个国家的大使,并最终在1829年被授予步兵上将军衔。与拿破仑的军旅生涯不同,博尔戈伯爵走上了外交路线。
有一些俄罗斯历史学家猜测,如果拿破仑当年选择加入俄军,他可能会成为俄军中的一位名将,甚至有可能掌握权力后,像法国一样发动一场革命,将俄国变成一个“平行世界中的法兰西帝国”。这一假设充满了历史的想象空间,也使得拿破仑的历史轨迹更加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