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为打压刘伯温才不让他做丞相?别逗了,他哪儿有这个资格
创始人
2025-09-11 05:02:16
0

前言:由于数百年来江南文人的各种演绎与传说,刘基刘伯温这位在明朝开国过程中并没有显著军事功勋的文官,早已在民间超越了徐达与李善长,成为了朱元璋手下的第一功臣。民间故事中,刘伯温被描绘为斩断龙脉、用七星灯续命,甚至创作了神秘的《烧饼歌》。在明代中期,他已经拥有“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这样堪称夸张的美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都只是神话。既然刘伯温如此卓越、功勋卓著,为什么他始终没有担任过大明丞相呢?毕竟,在胡惟庸案之前,丞相可是百官之首。为了解释刘伯温未能成为丞相,便有了关于朱元璋因嫉妒其才能而不让他担任的流言。而且,即便是《明史》这样经过近百年修订的史书,号称其史料严谨、考证详尽,在刘伯温辞去丞相的叙述上也充满了不实内容。今天,我们就一同揭开这段虚假的历史。

《明史》中的高大形象

《明史》在刘伯温的传记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朱元璋向刘伯温询问丞相人选的情景。朱元璋在故事中被塑造成一个深谙权谋、充满猜忌的皇帝,而刘伯温则表现得潇洒自如、言辞精准,仿佛是一位料事如神的智者。

《明史》中叙述的故事中,朱元璋打算任命杨宪为丞相,而刘伯温则认为杨宪虽然具备“相才”,但缺乏“相器”,即没有处理朝政的能力。接着,刘伯温又批评了其他候选人汪广洋和胡惟庸。尤其是胡惟庸,刘伯温直言不讳地指出,若胡惟庸担任丞相,必将导致国家灾难。

从常理来看,朱元璋既然提出这些人选,应该已经经过深思熟虑。然而,刘伯温仅仅用几句简单的话,就将朱元璋精心挑选的候选人一一否定。更为有趣的是,当朱元璋提出让刘伯温自己担任丞相时,刘伯温则摆出一副不屑的态度,强调自己“疾恶如仇”,不愿处理繁琐的政务,还表示“天下何患无才”,暗示现有的候选人都不具备担任丞相的资格。如此高调的拒绝,显得刘伯温无可挑剔的自信,仿佛他不为世俗所动,唯有真正明主才配得上他。

然而,刘伯温的这番言辞虽然精彩,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如果所有人都不适合担任丞相,那么大明的丞相一职将永远空缺,或者是等到刘伯温心情好了才会出山?按刘伯温这种态度,他也配当丞相吗?

掰谎记:凡事就怕认真二字

即使《明史》中的叙述为真,刘伯温依旧不适合担任丞相。而且,这段对话很有可能是为了美化刘伯温的形象而编造出来的。

大明的首任丞相是李善长。元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韩林儿皇帝封朱元璋为吴王,并设立了中书省,由此产生了丞相职务。朱元璋的第一任丞相是李善长,而徐达则担任了左相国。值得一提的是,元朝对官职的等级有明确规定,以右相国为尊,因此李善长的地位高于徐达。当时,刘伯温的官职并未被详细记载,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职务。

到了吴元年(公元1367年)十月,李善长和徐达的职务发生了调动,李善长成为左相国,徐达则担任右相国。接着,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吴二年)登基称帝,李善长和徐达依旧被任命为丞相。然而,这一切发生在刘伯温实际参与政治之前,他根本不具备足够的政务经验。

《明史》中提到,朱元璋曾打算任命杨宪为丞相,但这一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根据《明实录》记载,李善长在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因病退休,而杨宪早已在洪武二年因罪被处死。根据时间线推算,杨宪根本不可能在洪武四年担任丞相。

刘伯温是否有资格做丞相?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顺帝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的进士。直到他加入朱元璋阵营,才开始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最初,刘伯温的职务并不显赫,甚至连普通的行政职务都没有。直至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他被封为诚意伯,但他的最大功劳不过是在天文和星象方面的贡献。作为一位星象专家,他的建议在许多军事决策中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尤其是在鼓舞士气方面,刘伯温的作用不容小觑。

然而,这并不能证明刘伯温具备担任丞相的能力。与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等候选人相比,刘伯温缺乏实际的政务经验。杨宪和汪广洋等人都曾担任过重要的地方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而刘伯温在这一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因此,尽管刘伯温在明朝建立中有一定的贡献,但他根本不具备担任丞相的资格。

结语:人们常说刘伯温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甚至为他不能成为丞相而感到惋惜,或为他自辞相位而表示敬佩。然而,事实却是,《明史》中的诸多传说不过是为刘伯温美化形象的手段。只要认真查阅史料,许多虚构的故事便轻易被揭穿。尽管刘伯温在明朝的建立过程中确实立下了一定的功勋,但这些功劳远不足以让他担任丞相,也无法支撑后人对他过度的美誉。

相关内容

原创 ...
1945年,延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大,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44人...
2025-09-11 05:04:06
古籍蝶影雨中来,携手共探奇...
2025年6月1日,雨中的六一儿童节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5F-01...
2025-09-11 05:03:41
原创 ...
八爷党并不是败给了四爷党,而是败给了康熙帝本人。 在“九子夺嫡”之...
2025-09-11 05:03:32
原创 ...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大举入侵明朝边境,明军在初次交锋中惨遭失败...
2025-09-11 05:03:22
原创 ...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诸多豪杰为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纷纷广招兵员,壮...
2025-09-11 05:02:42
原创 ...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868期。在1955年全军授衔时,尽管开国...
2025-09-11 05:02:37
原创 ...
今年7月18日,一则关于美国公民从韩国越境进入朝鲜的新闻迅速引发了...
2025-09-11 05:02:34
原创 ...
在阅读本文之前,欢迎您点击“关注”,这样您不仅能够更方便地参与讨论...
2025-09-11 05:02:25
原创 ...
前言:由于数百年来江南文人的各种演绎与传说,刘基刘伯温这位在明朝开...
2025-09-11 05:02:16

热门资讯

原创 《... 在三国的世界里,有两位极为傲慢之人,其中之一是祢衡,另一个则是关羽。 祢衡是一位名士,才气横溢,但...
原创 一... 世人常说,成功源于坚定不移的毅力和决心。历史上曾有一位将军,他的一生似乎注定与胜利无缘。三次出征,三...
原创 亡... 亡国之君朱梁系列第五篇:终结篇 本篇讲述的是朱梁亡国的故事,细述其中的三位关键人物:唐一、梁二。 1...
原创 他... 1936年,红四方面军在南下受阻后,决定转而北上,在东边的懋功和西边的甘孜一带进行休整。经过一系列激...
原创 北... 北魏四姓,是指北魏孝文帝元宏时所定的四姓望族,为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北魏孝文帝元...
陕北红军下辖四个军,军长都是谁... 文|小玉 编辑|小玉 前言 "罗荣桓同志,阎红彦必须出现在授衔名单里!"1955年初秋的一个下午,...
原创 他... 崑山村:海南陆氏的发源地 陆思圣,宋朝陆氏的始祖 崑山村被誉为海南陆氏的发源地,坐落在海口三江镇...
原创 他... 1949年7月,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接到指示,开始筹建空军并组建新的司令部领导班子。当时,他面临一个...
原创 中... 张国焘一生谨慎聪明,把毛泽东视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但他从未料到真正的威胁竟然来自于那位憨厚、直率的...
祝贺!山西联合考古“出海”取得... 记者6月3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在对外联合考古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费尔干纳——山西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