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关于清朝宫廷的电视剧中,我们常常听到妃嫔犯错后被扣发“俸”的情节。这让人们觉得妃嫔似乎是随时可以接受惩罚和施加权力的一方。其实,除了朝廷的臣子和守宫的太监、宫女之外,妃嫔们也拥有自己的俸禄,这就相当于现代的工资。面对电视剧中华丽而光鲜的妃子们,很多观众会自然地认为她们的收入应该相当可观,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我们需要具体了解妃嫔们的俸禄有多少。实际上,真正的清朝后妃月俸与大家想象的有着显著的差距。就连最高等级的皇后,其年俸也仅为1000两白银。按现今的白银价格换算,这大约在二三十万的范围内。即使在当下,这样的年收入在普通人中算是相当不错的待遇,但对于一位声名显赫的皇后而言,年薪竟然只有这一点,实在有些令人大跌眼镜。更何况,如果皇后都只有1000两白银,其他等级的妃嫔,她们的俸禄又该如何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其他妃嫔的年俸。比如,皇贵妃的俸禄是800两白银,贵妃600两白银,而妃位的俸禄则为300两白银,往下推算,最低等级的答应年俸竟只有30两银子,换算后大约相当于今天的9000元左右。对此,不禁让人感叹,即便是最为基本的体力劳动,年收入也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而那些电视剧中身着华丽衣裳的妃嫔们,若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还要花费诸多,这点银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后宫妃嫔的俸禄为何如此之低呢?其实,在皇宫之中,妃嫔们的生活开支是有其他制度安排的。她们每日都有固定的食物配给,包括鸡鸭鱼肉等,每年还会收到用来制作衣物的布料。可以说,妃嫔们在皇宫中有着相对稳定的吃住保障,俸银实际上只是她们用来加餐、赏赐下人或补贴家用的一部分。如果对比现代社会,这就意味着,这些妃嫔实际上是生活得相对无忧的,只是有时需要额外支出而已。
另外,在节庆时,或者在妃嫔怀孕等喜庆时刻,皇帝还会给予特别的赏赐,通常这些赏赐是原来月俸的好几倍。因此,妃嫔的收入来源绝非仅限于俸禄。并且,许多妃嫔源自富裕的世家大族,自己的家庭背景就已经给予她们不少经济支持。因此,她们并不一定会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例如,剧中人气角色华妃便是如此,若是她的俸禄不够,天然的家庭支持可以弥补不足。此外,清朝一品大臣的年俸仅为180两白银,尽管在实际收入上应该也不会少,但与高等级的妃嫔相比较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可以理解为何大臣们在遇到比自己等级低的妃嫔时,还需恭恭敬敬地问候。
在清朝时期,许多显赫家庭并不乐意将女儿送入皇宫,她们更倾向于自己的女儿能够找到门当户对的良缘。一方面,皇帝的在位身份如同与猛虎为伍,若能侍奉得当自然是好事,但若是得罪皇帝,那将全家皆遭殃,反倒不如与相差不大的平民建立亲密关系;另一方面,皇帝的后宫妃嫔极多,若得不到宠爱,这一生在宫中又能过得怎样?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子女承受这样的命运呢?
而参加选秀的女子,她们的心态也未必如电视剧中表现得那般渴望能被选中。毕竟一旦入宫,就如同深海般不可测,谁能预知自己的未来如何。然而,清朝设立了关于女子参加选秀的法令,一旦到达适龄阶段,那些符合条件的女子便必须入宫供皇帝挑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那个年代女子的无奈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