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帝,最为最高的统治者,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自夏朝的开国君主禹在三让天下不成而将君王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之后,天下,便成为了各代君王一家的天下。世袭制的出现,使得后来的皇位,只得在某一个血缘家庭中传让。
但是在封建社会中,王朝的更替是不可避免的,江山、天下,也在不断地改名换姓。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统治者暴虐无道,必然会遭到民众的反抗,建立新的王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靠起义而登上皇位的,同时,朱元璋也是一名彻彻底底的草根出生的皇帝。
朱元璋小名为朱重八,出生在濠州钟离村的一个贫苦农家当中。在家中朱元璋排行老四,但是在整个家族当中排行第八,所以取名为朱重八。在当时,这样的贫农家庭,都是给当地的地主干活,勉强维持生计。
这样家庭出生的孩子,是根本不可能上学的,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在孩童时期,就需要承担家庭的重担。因此在很小的时候,朱元璋就被送到了地主的家中帮忙放牛,也算是为家庭减轻一点负担。一家人虽然穷困潦倒,但也平稳地过着日子。
然而,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民怨四起,想要过平稳的日子谈何容易,况且还是这样贫苦的家庭。至正三年(1343年),朱元璋的家乡濠州发生了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如此年成,地主家尚艰难度日,何况为地主家打工的朱家呢?一家人经常吃饱了上顿没下顿。原本以为挺过了冬天来年就会好一点,但是祸不单行,在第二年又发生了大规模的蝗灾和瘟疫。
这样打击之下,这个原本风雨飘摇的小家再也支撑不住,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朱元璋的父亲、大哥和母亲都一个接着一个的去世,家中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他的二哥。那时候,朱元璋只有17岁。兄弟二人悲痛欲绝,然而眼前最大的难题是下葬自己的父母、兄弟,家中也早已没有余财,棺材自然也是没钱买,只能用草席裹住,草草下葬。
但是此时的朱家,已经穷到连小小的一块下葬亲人的地都没有了。想着父母亲人死而无葬身之地,朱元璋伤心欲绝,只得找到父亲干活的地主家,向地主刘德讨要一处土地将家人安葬,好让他们入土为安。然而面对朱元璋兄弟二人的请求,刘德却狠心地拒绝了。
正在兄弟二人又悲又愁的时候,村中另一位稍微富裕一点的地主刘继祖,实在不忍看到这般悲痛的景象,于是出于好心拿出了一块地,送给了朱家,让朱元璋兄弟二人安葬家人。面对刘继祖的善良之举,朱元璋一直铭记在心,表示如果有来日,必当报答。当时的刘继祖也并没有真的指望朱元璋会回来报答他,毕竟当时他连谋生都十分的艰难。
但是令刘继祖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竟然在后来加入了起义的大军当中,跟随着郭子兴四处征战,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并在郭子兴去世后成为了起义军实际上的统帅,一路拼杀,最终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当上了明朝的开国皇帝。那么对于曾经帮助过他的刘继祖,朱元璋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在当上皇帝之后,朱元璋大封诸将功臣,当然也忘不了那位曾经在他最艰难的时候,给予过他帮助的同乡刘继祖。但在当时,刘继祖早已去世,于是朱元璋将他追封为义惠侯,其妻子为侯夫人。不仅如此,爵位还由其子孙后代世袭,世代相传。
然而不得不说,朱元璋在晚年时期,诛杀了许多的有功之臣,并且受到株连的甚至达到数万之众,导致朝中无臣可用。当然,可以说这只是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而规划的政治局面。面对昔日的恩惠与帮助,朱元璋铭记在心,但是如果这些曾经给予过他帮助的人威胁到了皇权,他也会毫不犹豫地铲除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