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村:海南陆氏的发源地
陆思圣,宋朝陆氏的始祖
崑山村被誉为海南陆氏的发源地,坐落在海口三江镇北部的某处,历史悠久,有着八百年之久的宋朝古村落。这片村庄西北方紧邻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村庄的地势开阔,四周沃野环绕,村道平坦整洁,环境宁静优美,房屋排列有序,令人心生向往。
目前,村落中主要有陆氏和陈氏两大姓氏,居民超过五十户,总人口达三百余人,其中陆姓人格外显赫。追溯到南宋时期,著名举人陆思圣受朝廷之命,先后担任文昌和琼山的县知县。他在履任后,携带子孙迁至三江镇安家落户,距离现在已超过八百年。
陆氏的开山始祖陆思圣,原籍福建莆田的下坎村,出生于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在南宋高宗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中举,并被任命为紫贝(今文昌市)知县,后来又调任琼山知县。陆思圣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去世,享年94岁,享有长寿的美誉。
在他上任后,陆思圣与妻子以及三个儿子一同前往琼州,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在三江镇及其周边建立起家族的根基。明朝万历年间,琼北发生了毁灭性的大地震,七十二个村庄沉入了海底。而陆氏的后代中,有些留在三江重建家园,而其余大部分则迁往外乡谋求生活。
宗祠的历史与文化
在海南陆氏的宗祠中,每当冬日的阳光透过蓝天洒在地面,白云悠悠飘荡,整个村庄显得尤为温馨动人。宗祠前方,有一群高大的椰树环绕着一座红墙绿瓦的建筑。这是崑山村的文化标志——海南陆氏宗祠,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在宗祠前,伫立着一对古老的下马石,这是一种在古代被官员使用的标配,通常在祠堂和宅院前放置,以显示家族的显赫地位。陆氏宗祠历史悠久,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历经数代的修缮,2000年初的时候,陆氏宗亲捐资重修,使其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宗祠占地约三亩,包含山门、康元祠、思圣公祠、厢房以及围墙等组成的合院式建筑。
山门设计有三开间,两侧配有厢房,门额上镶嵌着石扁,刻有“海南陆氏宗祠”字样。两侧的楹联上写道:“携三多水酒兮来斯方祭祖,怀几许追思矣到此年寻根。”第二进是陆康元祠,用以祭祀陆氏明朝二十一世的康元公支系各位先祖的牌位。康元公祠前的石柱也刻有对联:“崑山秋来三江泰翁纳秀琦,闽水春回五岳仙鹤衔珠碧。”
进入第三进的陆思圣公祠,门额上刻有“始祖陆思圣公祠”的字样,正堂的神龛供奉着陆思圣以及历代陆氏先祖的牌位。思圣公祠外的石柱上则铭刻着楹联:“南宋来琼公享天寿九秩余,举人出仕官居正堂七品齐。”
始祖陵园的重建
陆思圣在担任琼州知府时,曾居住于府城的马鞍街和达士巷一带,在去世后,他的遗体安葬于府城甘蔗园附近,这个历经八百年的墓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遭到破坏,墓基和墓碑等遗物几乎化为乌有。
到了2015年,海南陆氏的宗亲在崑山村海南陆氏宗祠的右侧重建了“陆氏渡琼始祖思圣公陵园”。陵园的正中央重建了思圣公的墓碑,正中刻有“陆氏渡琼始祖思圣公之墓”的字样,以纪念这位杰出的先祖,承载着陆氏后代对其深厚的敬仰与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