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个常败将军,一生只打一场胜仗,却扭转了中国2000年历史
创始人
2025-09-11 06:33:40
0

世人常说,成功源于坚定不移的毅力和决心。历史上曾有一位将军,他的一生似乎注定与胜利无缘。三次出征,三次惨败,每一次都是巨大的失败,导致朝廷和百姓对他失去了所有的信任与期待。然而,这个曾被视为无能的将领,在最关键的时刻,逆袭而起,打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胜,不仅挽回了自己的命运,也为中国历史的进程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那么,这位将军究竟是如何在连续失败之后,转变为扭转乾坤的英雄?又是什么样的君主能够在他三度失利后,依然给予他重任?这场历史性的胜利,究竟是如何打响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时期,揭开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谜团。

公元前659年,秦襄公去世,他的儿子嬴任继位,成为了秦穆公。此时的秦国,虽已立国近三百年,但仍是西陲的一个小国,长期处于西戎和晋国等强邻的压迫之下。秦穆公自幼聪慧,深知要脱离这种困境,必须要振兴国力,扩展疆土。

登基伊始,秦穆公便展现出非凡的雄心壮志。他不仅广纳贤才,重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能臣,试图扭转秦国积弱的局面。在内政上,他着手大规模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逐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外交上,他通过与晋国的联姻,嫁女于晋襄公,以此缓和两国的紧张关系。

然而,秦穆公并未止步于此。他的目光远远超越了崤山,已经将目标锁定了中原广阔的土地。他立下宏伟志向,决心让秦国崛起,成为中原的霸主,甚至统一天下。

为了实现这一雄心壮志,秦穆公深知,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一位卓越的将领。因此,他四处物色能够带领秦军征战四方的军事人才。

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一个年轻人进入了秦穆公的视野,他就是百里视——秦国名将百里奚的儿子。百里奚曾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秦穆公相信,百里视必定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能。

一天,秦穆公召见百里视,二人就国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百里视年轻且见识非凡,他言辞流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对于军事战略的看法。无论是攻城略地,还是训练士兵,百里视都表现出了深厚的军事素养。秦穆公听得十分专注,暗自称赞,心中已经确定百里视将是他心仪的将领。

然而,朝中的大臣们却并不看好百里视。有的大臣认为百里视年纪尚轻,缺乏实战经验,不宜担任重任;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尽管他是百里奚之子,但未必能继承父亲的才能。面对这些质疑,秦穆公没有动摇,他坚定地表示:“国家的兴亡,取决于将帅。我相信你有能力带领秦军走向胜利。你愿意承担这个重任吗?”

百里视跪下深深叩首,毫不犹豫地回答:“臣愿为国效死!”于是,百里视被任命为大将,准备率军出征,目标是攻打郑国。这是秦国扩展势力的第一步,也是百里视的首次征战。

出征前,秦穆公亲自为百里视送行,并郑重叮嘱:“此战关系重大,务必小心谨慎,切莫轻敌。”百里视信心满满,誓言为秦国打下胜利的第一场战斗,为秦穆公的雄图伟业奠定基础。

然而,命运弄人,这场战役的结果却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百里视,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年轻将领,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挫败。这场失败不仅让百里视的信心大受打击,也让秦穆公的霸业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

百里视率军东征,起初士气高昂,秦军装备精良,但由于对中原战场的陌生,他们在滑国边境遭遇了郑国使者。这个商人看到秦军不熟悉战场,便巧妙施计,假装郑国大军已设下埋伏,并提出愿意以丰厚礼物换取和平,劝百里视撤兵。

百里视年轻气盛,缺乏实战经验,竟然信任了这番话,贸然接受了商人的提议,令全军撤退。这一决定,不仅让秦军错失了进攻郑国的机会,也暴露了军队的行踪。

就在秦军撤退之时,晋国得知消息,立即发兵追击。在崤山地区,晋军设下埋伏,突袭秦军。秦军毫无防备,遭遇了惨重的失败。百里视在混乱中被俘,秦军损失惨重。

这场失败对秦国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不仅军队遭遇重创,主帅更是被俘,堪称奇耻大辱。然而,命运之神并未完全放弃百里视。晋襄公的母亲,正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得知百里视被俘后,立即向儿子求情。晋襄公念及舅甥情谊,最终释放了百里视。

百里视带着失败的耻辱回到秦国,预计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然而,秦穆公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亲自出城迎接。秦穆公的宽宏大量,让百里视深受感动,他立下誓言:“必当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

两年后,百里视再度请命出征,这一次,他做了充足的准备,决心一洗前耻。秦穆公再次信任他,派他出征讨伐晋国。百里视信心满满,誓言这次一定能赢得胜利。

然而,晋国早已针对秦军的战法做了周密的布局。当秦军进入晋国境内时,晋军巧妙地使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百里视再次上当,率军北上追击晋军主力,结果不幸落入晋军设下的重重包围。秦军再度遭遇惨败,百里视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回国。

面对接连的失败,百里视彻底失去了信心。他在秦国请求自罚,身穿囚服,跪求秦穆公严惩。然而,秦穆公再次宽恕了他,甚至鼓励他说:“失败并非末日,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行。”这番话重燃了百里视的斗志,他决定重新开始,洗心革面。

接下来的日子里,百里视变得更加谨慎与努力。他亲自走访军营,与士兵们同吃同住,深入了解军队的实际情况,亲自指导训练。同时,他潜心研究兵法,总结战败经验,逐步提升自己的指挥水平。

然而,命运似乎始终与百里视作对。就在秦国军队逐渐恢复元气时,晋国联合其他小国发动了突袭。百里视采纳了防守策略,命令全军龟缩城中,只守不攻。虽然避免了大规模损失,但秦国仍然丢失了两座重要城池。

朝中的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更换百里视,认为他缺乏果断,不再适合统领军队。在巨大压力下,秦穆公依然坚持信任百里视,他没有让朝臣们的反对影响自己的决定。秦穆公知道,百里视的每一次失败,都是他成长的机会。

相关内容

原创 ...
1945年,延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大,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44人...
2025-09-11 05:04:06
古籍蝶影雨中来,携手共探奇...
2025年6月1日,雨中的六一儿童节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5F-01...
2025-09-11 05:03:41
原创 ...
八爷党并不是败给了四爷党,而是败给了康熙帝本人。 在“九子夺嫡”之...
2025-09-11 05:03:32
原创 ...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大举入侵明朝边境,明军在初次交锋中惨遭失败...
2025-09-11 05:03:22
原创 ...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诸多豪杰为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纷纷广招兵员,壮...
2025-09-11 05:02:42
原创 ...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868期。在1955年全军授衔时,尽管开国...
2025-09-11 05:02:37
原创 ...
今年7月18日,一则关于美国公民从韩国越境进入朝鲜的新闻迅速引发了...
2025-09-11 05:02:34
原创 ...
在阅读本文之前,欢迎您点击“关注”,这样您不仅能够更方便地参与讨论...
2025-09-11 05:02:25
原创 ...
前言:由于数百年来江南文人的各种演绎与传说,刘基刘伯温这位在明朝开...
2025-09-11 05:02:16

热门资讯

原创 年...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在古代是广为人知的真理。笔者深信,雍正皇帝时期的年羹尧和隆科多对此感触颇深。年...
原创 从... 在现代社会,除了身份证外,能证明我们身份的证件还有户口簿。其实,“户籍”和“籍贯”这两个词早在古代就...
清朝时期最大的一座王府 有这么一座宅子,光是一根柱子,就高达上亿元。 ▼ 恭王府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乾隆皇帝宠臣和珅花...
原创 清... 喜欢清宫剧的朋友们,是否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相当有趣的细节呢?那就是剧中宫女和皇妃所穿的鞋子。与...
原创 人... 黄巾起义后,东汉朝廷腐化,朝堂权臣争斗,天下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 有句古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
原创 为... “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种铮铮誓言,充分展现了明朝作为...
原创 唐... 公元771年,年逾七十的郭子仪凯旋归来,皇帝对他表现出极高的敬意,询问他所期望的赏赐。令所有人意外的...
原创 1... 1943年4月13日,纳粹德国以雷霆万钧之势侵入苏联,并占领了卡廷森林。在这片远离人烟的荒芜森林中,...
原创 为... 棺椁里的阴阳哲学:中国丧葬文化中的生死智慧 秦岭北麓的古墓群中,考古学家拂去汉代棺椁上的青膏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