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人殉制度到底有多惨?为何在明朝死灰复燃,又是如何被废除的?
创始人
2025-09-22 07:33:12
0

引言

人殉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不人道的行为,尤其在战国时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尤其是儒家学派的强烈反对。秦始皇在建立秦朝之后,果断废除了这一制度,并用兵马俑等陶俑替代人殉。但即便如此,令人惊讶的是,几千年后,这一陋习竟然在明朝再度复苏。这种现象是否代表着文明的倒退,值得我们深思。

很多人认为人殉制度的兴起是封建统治者迷信、无知的表现,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统治者通过实施人殉来展示其个人的权威与能力,殉葬人数越多,便意味着该统治者的权力与地位越高。因此,人殉不仅是迷信的产物,也是封建社会对王权的极度崇拜。

此外,文化水平的相对落后也是人殉制度延续的原因之一。早在夏、商、周三代的奴隶制时期,社会上除了统治者,大部分人都处于奴隶地位。奴隶作为最底层的群体,自然成了殉葬的主要对象。在当时的图腾文化和祭祀传统影响下,人们并不反感人殉,甚至认为这是对鬼神的供奉。统治者通过让奴隶殉葬,既是为了维持死后生活的体面,也希望得到鬼神的庇护。正因如此,奴隶制时期的人殉数量往往高达数百人,天子、诸侯甚至一些高级官员都会采取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权力。

然而,随着农业经济的崛起,人口问题变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特别是战国时期,人口的保护和发展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站出来,反对这种残忍的做法。孔子曾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这表明人殉制度不仅仅是社会伦理的倒退,也影响到社会的经济结构,甚至危害了国家的发展。

战国时期,尽管儒家思想尚未得到广泛接受,儒家学者的声音并未能有效制止诸侯的行为。许多地方,尤其是秦国,仍保留着人殉的风气。秦国的名臣也时常被要求陪葬,这种现象引起了大量百姓和士大夫的强烈反对。

人殉制度在秦汉时期逐渐消失,虽然个别地区偶尔发生,但总体上其影响力已经大大减弱。这表明中国的思想和道德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明朝这一接近现代的时代,竟然再次出现人殉制度的现象,这一反常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质疑。

明朝初期,虽然与清朝一样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其思想气候却远比清朝开放,西方的思想也开始逐渐传入。按理说,这时不应再有类似人殉的制度存在,尤其考虑到唐宋时期此种陋习已接近完全消亡。

明朝人殉制度的复兴

明朝为何会恢复人殉制度呢?这背后的原因极为复杂。一方面,元朝的统治理念对明朝有深远影响。尽管明朝是由汉族建立的政权,但许多政治制度、习惯仍然延续了元朝的模式。在元朝,尤其是蒙古贵族中,人殉作为一种习惯并未被废止。元朝统治者保留了奴隶制度,致使人殉现象在一些地方不断发生。以大宁和众县为例,许多贵族因死亡而要求妻妾殉葬,足见人殉行为已经深入某些地方的社会结构中。

此外,元朝的统治下,汉人长期处于被压迫的状态,因此人殉制度的恢复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被压迫阶级的一种文化继承。明朝建立后,很多制度上延续了元朝的传统,包括人殉现象的恢复。

明朝早期的朱元璋虽然想恢复汉族传统制度,但在一些地方依然延续了元朝的做法。特别是在后宫的殉葬问题上,朱元璋初期的政策是,仅仅对没有子嗣的妃嫔实行殉葬,这与前代的殉葬方式有所区别。对这些妃嫔的家族,朱元璋还给予了一定的补偿措施,体现出了一些程度的宽容。

朱元璋推行的人殉制度与商周时期有明显不同。此时,只有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妃子才会被要求殉葬,这种做法反映了朱元璋对继承人和家庭的特别关注。朱元璋深知自己出身贫寒,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后代的照顾异常周到,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后宫妃嫔中已经有子嗣的,能够得到特殊待遇。

朱元璋的家庭观念与人殉的根源

朱元璋的家庭观念对人殉制度的推行有重要影响。尽管他在治理国家时严苛且决断,但对自己的亲人却展现出非同一般的照顾。特别是他对自己儿子的深厚感情,展现了他在家庭中的保护欲。朱元璋之所以不对有子嗣的妃嫔进行殉葬,主要是因为他对家庭成员的生死尤为看重,避免自己的后代受此不幸。

然而,朱元璋的这一决策背后也有着复杂的政治动机。他深知自己去世后,儿子们可能会受到后宫权力斗争的困扰,特别是钱皇后未必能得到足够的庇护。因此,他在死前特意下令,要求钱皇后不必陪葬,并且希望她能够安享晚年。这一做法,也显示出他对后宫政治的深刻关注。

明英宗的废除

明英宗朱祁镇,是推动人殉制度废除的关键人物。在明英宗时期,尽管他继位时风气未完全改观,甚至在早期的明宣帝时期,殉葬现象仍然存在,但朱祁镇对这一制度的反感显而易见。在他去世前,他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妃嫔陪葬,甚至发布了“自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的命令。这一命令反映了他对这种陋习的根深蒂固的不满。

结语

尽管明朝在后期推行了多项思想和政策的改革,人殉制度仍然没有完全消失。直到清朝康熙年间,这一恶习才得以彻底废除。即便如此,历史的改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人殉制度的彻底终结,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才得以成为过去。

相关内容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丫死磕”
2025-09-21 20:42:33
象棋世锦赛上海嘉定开幕,霍...
世界象棋锦标赛和上海杯象棋赛嘉定开幕。霍震霆主席:象棋推广要靠年轻...
2025-09-21 20:41:55
2025沅江市首届桨板水上...
华声在线9月21日讯(通讯员 李珊 全媒体记者 赖泳源)9月21日...
2025-09-21 20:41:15
原创 ...
要用温柔的心对待这个世界,这样,世界才会温柔地回应你,展现出它最柔...
2025-09-21 20:34:10
原创 ...
两晋之交,北方局势动荡不安,爆发了著名的“永嘉之乱”,而南方则相对...
2025-09-21 20:33:45
原创 ...
关于周朝国号为何叫“周”,唐代学者张守节在注释《史记·周本纪》时提...
2025-09-21 20:33:37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鎏金铜牛。  银川...
2025-09-21 20:33:23
原创 ...
蒋介石在大陆时期,手下的“五虎上将”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著名军事集团...
2025-09-21 20:33:09
原创 ...
栖霞,作为全真教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长春子丘处机的故乡,历史上与丘...
2025-09-21 20: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长... 1210年,东西方的亚洲同时迎来了两股迅猛崛起的强国。位于东方的大蒙古国,彼时已在西夏的都城中兴府外...
云南省博物馆新展勾勒边疆融入中... 汉武帝经略西南之前,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西南夷地区有滇、夜郎等数十个乃至上百个部族或所谓的古国,创造了...
张昌平 | 论二里岗文化早期青... 中国青铜器的发展阶段,多与历史朝代不相吻合,也往往不同于考古学文化的分期。早在20世纪30年代,郭沫...
原创 1... 阅读前,麻烦点个“关注”,这样方便你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互动体验,非常感谢你的支持! ...
原创 1... 1955年,远在台湾的蒋介石,手拿一份香港报纸,目光在授衔十大元帅名单上缓缓扫过,最后,停留在一个人...
原创 三... 在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感受到别样的参...
原创 小... 《长安十二时辰》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国度——“小勃律”。 为了在小勃律建立使馆,熊火邦强行...
原创 关...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具体原因在史书中并无明确记载,所有相关结论都只能通过逻辑推断来得出。历史的真相往往...
原创 风... 1644年,大明帝国的崇祯皇帝在李自成的攻势下败北,最终选择上吊自尽。此时,关外的满洲清朝看准时机迅...
原创 中... 在中华大地上,屹立着一座举世闻名的陵墓——秦始皇陵。人们津津乐道于那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军阵,殊不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