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41年,双枪老太婆莫林被捕,因为“太年轻”,被日军释放
创始人
2025-09-22 08:32:45
0

阅读前,麻烦点个“关注”,这样方便你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互动体验,非常感谢你的支持!

1941年,年轻的莫林不幸被日军俘获。彼时,日军的目标极为明确,无论如何都要把那位闻名遐迩的“双枪老太婆”揪出来,誓要挖个水落石出。日军看莫林年纪轻轻,认为她禁不起折磨,便开始对她施加严酷的刑罚。他们一边用残酷的手段拷打莫林,一边逼问她,“双枪老太婆”到底藏在哪里?起初,莫林几乎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但听到敌人这样问,她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原来,这些日本侵略者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个年轻女子,正是那个传说中的“双枪老太婆”。

关注我,一起了解这位抗日女英雄“双枪老太婆”的传奇故事。

莫林,原名姚世瑞,1920年出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中的一名巾帼战士。她来自江苏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小学时,一位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老师进入了她的学校。这位老师不同于传统师资,除了课堂知识外,还经常向学生们讲述外面的世界,介绍当时中国的局势,传播各种新思想。在老师的熏陶下,莫林对新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老师谈及国家现状时,她总感到心如刀绞,渴望中国能变得强大如同那些先进国家。那时,她立下了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的坚定志向。

尽管莫林从小立志报国,但家人并不支持她的选择。她的父母认为,女孩子长大后应该找个合适的夫家嫁过去,操持家庭,生儿育女,这才是女人应走的道路。莫林十几岁时,父母便开始为她挑选未来的丈夫。受过新式教育的莫林自然无法接受这种安排,她坚决反对父母干预婚姻,主张婚姻自由。没想到,这番坚持却招来了父亲严厉的呵斥:“婚姻自古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你自己说了算的?我和你母亲就是包办婚姻,虽说封建,但我们恩爱一生,养育了几个孩子,家境也不错,谁不羡慕?你读了那么多外国书,脑袋都糊了。”

父亲的责骂并未动摇莫林的决心,她与父亲冷战起来,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拒绝与任何人交流。父亲看她如此固执,也气愤难平,要求全家人不理会她,让她尝尝孤独的滋味。母亲看到女儿如此痛苦,终于忍不住,悄悄溜进房间劝慰她:“你何必和你父亲顶嘴?其实他知道你有革命思想,心里也有些高兴,但我们毕竟是你的父母,不想看到你受苦。你知道,革命可是要流血牺牲的,你还这么年轻,父母只希望你能嫁个有钱人家,安稳一辈子。”

“母亲,我知道你们疼我,但国家正处于危难时刻。如果大家都像我这样只顾自保,那国家怎么办?人民怎么办?国家一旦灭亡,我们的家又怎么存在?我哪还有什么安稳的未来?”莫林的话让母亲沉默良久,她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作为母亲,她只想女儿平安幸福,但女儿的道理无可辩驳。父亲听见女儿的坚定,最终也走进房间,说:“如果有机会,你就去做你想做的事吧。”

听到父亲的认可,莫林激动得流下眼泪。她没想到,一向务实甚至有些保守的父亲会同意她投身革命。事实上,父亲曾是热血青年,但因养育孩子,选择了安稳的家庭生活。虽然内心依然爱国,却不愿家人置身险境。看到莫林如此坚定,他感到欣慰,也明白革命充满危险,但希望女儿能实现自己未竟的理想。

得到父亲支持后,莫林的革命热情更加高涨。她在学校刻苦学习新知,同时关注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时机很快到来,1938年,抗战进入持久阶段,中国共产党决定成立新四军。莫林在偶然机会下被招募,经过严格军事训练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四军女战士,派往敌后执行任务。

莫林在新四军表现出色,勇敢无畏且具组织领导能力。她迅速成为重要干部,组织多次打击日军的行动,始终冲在前线,指挥战斗。然而,敌后任务充满艰险。1941年9月,莫林在江苏徐州附近工作时被日军突袭抓获。包括她在内的新四军成员被押入监狱。

原以为敌人会立即枪杀他们,没想到日伪军第一句问话竟是:“你们认识莫林吗?”大家一愣,莫林瞬间意识到,敌人并不真正了解她,甚至不知道她长什么样。这样的草率让他们看到了生机,只要不暴露莫林行踪,暂时不会被处死,还能争取逃脱机会。

但敌人不甘心,开始一个个严刑逼供,大家做好了赴死准备,谁也没吐露线索。敌人盯上莫林,觉得她年纪轻易,可能容易说漏嘴。对她说:“小姑娘,把你知道的全告诉我们,问题问完就放你们走。”莫林坚定否认:“我根本不认识莫林。”

日军不依不饶,吊起她用鞭子抽打,鲜血顺着皮肤流淌。但莫林毫不妥协,冷静回应:“怕死就别当新四军。”敌人无奈,只得暂时放弃。一个伪军提出用她换钱,认为她年纪小,受宣传影响,没话语权,估计也不认识重要人物。

莫林虽穿军装,却识字且知识丰富,显然家境不凡。日伪军决定趁机敲诈赎金。莫林父母听闻女儿被捕焦急万分,听说只要付钱就能赎人,虽然价格高达两千银元,但为女儿命,哪还管那么多?为凑钱,准备卖掉家产。共产党得知消息,卖出100担粮食凑出一千银元,助力莫林父母把她赎回。

经历此劫,母亲再不允许莫林参加革命,甚至将她锁屋内看管。但莫林决心坚定,趁母亲不注意撬锁逃脱,继续革命生涯。党组织对她的归来欢欣鼓舞,高度赞扬她在狱中的坚韧表现,号召全党同志学习她的精神。

被捕期间,莫林虽身陷囹圄,仍坚持组织策划活动,保持对党和革命的忠诚。她不断向战友传递革命信念,鼓励他们在逆境中坚守信心,奋勇抗争。正是这份坚定信仰,支撑着莫林在革命道路上奋勇前进。

回归队伍后,组织对莫林重新审查,鉴于她在敌狱中的优异表现,给予高度认可,交付更重要的任务。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莫林担任多项领导职务,积极组织指挥武装行动。抗战期间,她在新四军第一女子游击队工作,活跃开展宣传和群众组织工作。解放战争中,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担任领导,率领部队多次参与重要战役,屡建战功。

1941年,莫林被派往南京,成为中共在南京的重要代表。她积极开展宣传,发展地下党员,为抗日救亡贡献力量。不久调往上海,参与对日警察局的袭击,发挥协调作用,确保行动成功。次年调赴华北,深入群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真面目,发动群众反抗,吸纳新兵入伍,促使多支游击队和群众组织迅速发展。她还多次参与针对日军和汉奸的袭击,贡献显著。

1944年,莫林被派往南昌,成为新四军重要力量。她继续开展宣传,揭露国民党反动本质,组织针对国军和地方官员的袭击。她带领新四军在南昌势力扩大,赢得群众广泛信赖。

抗战胜利后,1945年,莫林回上海,担任市委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协助恢复社会秩序,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保障。不久,她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军区领导干部,继续在军中奋斗。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莫林继续服役,主要在军事学校担任指导员,并出任多项领导职务。她带领部队积极参与演习和实战,取得优异成绩。她还致力于宣传思想工作,深化军民融合,助推新中国建设。

1978年退休后,莫林回到家乡,投身宣传和公益事业。她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服务居民,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始终保持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成为当地群众心中的英雄。

2010年,莫林因病辞世,享年97岁。她的英勇事迹广为传颂,成为新四军历史上的光辉篇章。她的人生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珍贵的历史见证,更是那个时代英雄的崇高纪念。

莫林的伟大贡献,源于她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她始终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畏艰难困苦,勇于牺牲担当,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生。她坚守真理与理想,始终以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感前行。

莫林的英雄事迹和高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进。她的生平和革命精神,为当今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柱。

相关内容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丫死磕”
2025-09-21 20:42:33
象棋世锦赛上海嘉定开幕,霍...
世界象棋锦标赛和上海杯象棋赛嘉定开幕。霍震霆主席:象棋推广要靠年轻...
2025-09-21 20:41:55
2025沅江市首届桨板水上...
华声在线9月21日讯(通讯员 李珊 全媒体记者 赖泳源)9月21日...
2025-09-21 20:41:15
原创 ...
要用温柔的心对待这个世界,这样,世界才会温柔地回应你,展现出它最柔...
2025-09-21 20:34:10
原创 ...
两晋之交,北方局势动荡不安,爆发了著名的“永嘉之乱”,而南方则相对...
2025-09-21 20:33:45
原创 ...
关于周朝国号为何叫“周”,唐代学者张守节在注释《史记·周本纪》时提...
2025-09-21 20:33:37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鎏金铜牛。  银川...
2025-09-21 20:33:23
原创 ...
蒋介石在大陆时期,手下的“五虎上将”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著名军事集团...
2025-09-21 20:33:09
原创 ...
栖霞,作为全真教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长春子丘处机的故乡,历史上与丘...
2025-09-21 20:32:59

热门资讯

人类文明的隔空对话——考古与遗...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肖遥 王雪娜 考古学,是触摸大地深处文明脉搏的手,是解读时间长河中民族基因的密钥...
原创 抗... 周建华的坚定决策 1936年7月,东北抗日武装准备在梅河口伏击日军。就在敌军即将进入伏击圈时,一位年...
原创 北... 西魏国的历史背景 西魏国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北方民族的迁徙与融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北魏时...
梦回唐朝24小时,一部沉浸式的... 提到唐朝的初印象,绝对离不开一个“盛”字。 中华上下五千年,不止一个“盛世”,但大多数人提到“盛世”...
原创 三... 愁白了头的太子 唐朝的皇位继承从唐肃宗李亨继位开始,确实经历了一段相对平稳的过渡,代宗、德宗和顺宗...
刘邦、朱元璋:同为布衣天子,谁... 中国历史上,从最底层的草根一路逆袭,最终坐上龙椅的帝王,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堪称最耀眼的两颗星。...
原创 苏... 为何苏联走上修正主义道路最终解体,而北欧的工人阶级即便走上修正主义仍能享受相对安逸的生活呢?这一现象...
原创 青... 说起民国时期的上海,除了那些如《情深深雨濛濛》般动人的才子佳人故事外,还有一段充满兄弟情义和江湖恩怨...
原创 他... 收到李渊即将起兵反叛的密信时,柴绍并未慌乱,反而心中有些窃喜。那是隋朝大业十三年四月,时局暗潮涌动。...
原创 朱... 朱元璋两次要灭日本,均被刘伯温誓死拦住,刘伯温到底拦得对不对? 作为我国的一个宿敌,日本跟我国的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