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羽为何发动襄樊之战?不发动战争继续守荆州的结局是否更好
创始人
2025-09-22 08:32:15
0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具体原因在史书中并无明确记载,所有相关结论都只能通过逻辑推断来得出。历史的真相往往并非逻辑本身,有时甚至荒诞不经,但无论如何,真相只有一个。历史的存在恰恰在于其不可预测和无规律可循的本质。

从封建社会的道德和政治伦理角度来看,关羽作为刘备麾下的头号大将,实际上没有权力单独发动战争。尽管他镇守荆州,且与刘备是结义兄弟,手握假节钺,但这些都不等同于拥有开战的权限。

封建王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这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奠定的制度基础。无论后世哪个朝代,都深受秦朝君权独裁的影响,君主权力不可挑战,任何擅自行动都被视为谋逆,关羽承担不起这样的重罪。

尽管关羽性格刚烈,有些傲慢,不太尊重士大夫阶层,有时显得目中无人,但他对刘备始终保持绝对的忠诚与敬重,绝不会轻视刘备或有二心,更不会擅自替刘备做出重大决策。比如费诗劝导关羽接受刘备的命令时,关羽的态度很明显,他尊重刘备的决策权,不容置疑。

讨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需要结合当时具体的局势。战争爆发于219年7月,此时关羽已对襄阳和樊城展开攻城战。事实上,从南郡之战到襄樊之战,整整过去了十年,双方在荆门、当阳、钟祥、宜城一线持续反复争夺,战况胶着,胜负交替。

史料中记载,关羽曾与乐进在青泥展开对峙,青泥位于湖北钟祥市东部;乐进和文聘联手在寻口与关羽交战,寻口则在钟祥市西南;乐进还曾讨伐临沮和旌阳,这些地点均表明湖北钟祥是蜀汉与曹魏的前沿战场。

那么,为何关羽会在219年7月突然出现在襄阳和樊城一带?任何战争爆发都不会毫无征兆。这说明关羽从荆州出发,向北逐步攻破曹魏前线,推进到襄樊,打破了曹魏在这一带的防线。要知道,钟祥到襄樊相隔百余公里,曹魏不可能轻易放弃这片重要的战略缓冲区。由此推断,关羽在219年7月前一直持续向北进攻,曹魏前线被逐步压缩。

时间线往前推,约在219年5月至7月间,刘备命令孟达与刘封攻打曹魏的上庸三郡,并成功占领。更早两个月,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对峙,刘备避战而用后勤优势逼退曹操,成功夺取汉中。曹操退出汉中后,并未返回洛阳或邺城,而是驻守长安,此举耐人寻味,类似刘备后来的夷陵战役后驻守白帝城,似乎都是威慑对方的战略意图。

这些事件环环相扣,汉中之战、上庸之战和襄樊之战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战略布局。汉中流域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分别对应汉中、上庸和襄樊。掌控这三地,刘备集团就能打通汉中的战略通道。

打通汉水这条水道,能够将汉中、上庸和襄樊串联成一条便利的运输线。无论是从汉中调兵至襄樊,还是反向调兵,都变得更加便捷。且汉水紧邻刘备与曹操的边界,是发生战争时重要的水运通道,当时水运是最经济快速的物流方式。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主要有两个重要原因:

首先,是为缓解曹操驻守长安带来的战略压力。关羽对襄樊发动进攻,可视为声东击西与围魏救赵的策略,牵制曹操回防中原,从而保障刘备在汉中和成都平原的安全。古代通讯缓慢,成都传讯荆州最快也要十天,最慢二十天,战前准备则需数月,因此刘备很可能在与曹操对峙期间,就下达了攻打上庸和襄樊的指令,目的是分散曹操注意力,减轻汉中战场压力。这也是关羽发动战争的重要战略原因之一。

其次,是为了打通汉水,建立前线的运输通道。正如前文所分析,这是一举两得的战略举措。关羽能如此大胆发动襄樊之战,必然是得到刘备的明确指示。以关羽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单凭自己难以做出如此宏观的战略规划,这更可能是由诸葛亮、法正或整个蜀汉集团商议后由刘备决策。

当然,虽然关羽无权主动发动战争,但如果遭受曹魏攻击,他有权防守反击。史书记载曹仁攻打关羽时,樊城守将造反,曹仁回城平叛,关羽趁机北伐襄樊,将此解释为防守反击,刘备对此也无异议,这种情况同样可能存在。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接连取得辉煌战果,威震华夏。刘备刚在汉中击败曹操,夺得上庸三郡,关羽又在襄樊俘虏于禁、斩杀庞德、水淹七军,包围襄樊与樊城,一时风头无两。

如此战绩,谁都会骄傲,然而骄傲往往带来失误。关羽犯下致命错误,忽视了荆州后方的防守,使孙权抓住机会,兵分两路白衣渡江,奇袭荆州。结果关羽丢失了荆州三郡的基地,损失数十万人口和大量军队,以及丰厚的赋税来源。

襄樊之战使蜀汉国力倒退十年,成为蜀汉命运的重大转折点。一两年后,夷陵之战更将蜀汉推向深渊,国力开始急速衰落,最终走向灭亡。

那么,如果关羽没有发动战争,坚守荆州,蜀汉的命运又会如何?只要关羽死守荆州,不发动襄樊之战,孙权就没有可乘之机,也不敢轻易正面攻打关羽。毕竟公开看来,孙刘依旧是盟友,一旦爆发正面冲突,势必是一场持久消耗战。而北方的曹魏则一直虎视眈眈,孙刘之间的战争,将为曹魏统一天下打开机会。

这一道理,孙权、刘备、曹操都十分明白。只要关羽不打破三足鼎立的平衡,天下局势大致保持稳定。对孙权和曹操来说,维持现状符合利益;而刘备则倾向于发动战争,北伐中原,收复旧都。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大战役皆为“谁发动战争,谁便失败”的例证,关羽身上同样适用。三国阶段最稳的是维持现状,最乱的是改变现状。只要关羽不主动发动战争,局势大概率会延续平衡。

对于孙权和刘备来说,公元220年初曹操去世,曹丕继位称帝,是曹魏政权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对孙权和刘备而言,这也是北伐的绝佳时机。也许孙权不一定会北伐,但刘备若还在,几乎必定北伐。

刘备的北伐策略,大概会如诸葛亮隆中对策所规划,由关羽从荆州北伐,刘备亲自率兵从汉中北上,两路遥相呼应。但这又面临如何防范孙权偷袭荆州的难题。晚期孙权对荆州虎视眈眈,手段多样,只要有机会便会出击。

除非刘备解决了防范孙权偷袭荆州的问题,否则北伐难以成功。尽管曹魏政权正值更替,并不意味着混乱,因为曹魏人才济济,曹真、曹休、司马懿等都在,刘备难以占便宜。事态发展依赖各方决策,难以断言未来走向。

即便关羽219年未北伐襄樊,蜀汉也难凭北伐击败曹魏。三足鼎立的关键在于平衡,谁先打破平衡,谁就注定失败。但年近六旬的刘备无暇再等,人生六十古稀,他必定在有生之年发动战争,然而失败结局大概率重演,历史亦将如此循环。

相关内容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丫死磕”
2025-09-21 20:42:33
象棋世锦赛上海嘉定开幕,霍...
世界象棋锦标赛和上海杯象棋赛嘉定开幕。霍震霆主席:象棋推广要靠年轻...
2025-09-21 20:41:55
2025沅江市首届桨板水上...
华声在线9月21日讯(通讯员 李珊 全媒体记者 赖泳源)9月21日...
2025-09-21 20:41:15
原创 ...
要用温柔的心对待这个世界,这样,世界才会温柔地回应你,展现出它最柔...
2025-09-21 20:34:10
原创 ...
两晋之交,北方局势动荡不安,爆发了著名的“永嘉之乱”,而南方则相对...
2025-09-21 20:33:45
原创 ...
关于周朝国号为何叫“周”,唐代学者张守节在注释《史记·周本纪》时提...
2025-09-21 20:33:37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鎏金铜牛。  银川...
2025-09-21 20:33:23
原创 ...
蒋介石在大陆时期,手下的“五虎上将”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著名军事集团...
2025-09-21 20:33:09
原创 ...
栖霞,作为全真教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长春子丘处机的故乡,历史上与丘...
2025-09-21 20:32:59

热门资讯

人类文明的隔空对话——考古与遗...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肖遥 王雪娜 考古学,是触摸大地深处文明脉搏的手,是解读时间长河中民族基因的密钥...
原创 抗... 周建华的坚定决策 1936年7月,东北抗日武装准备在梅河口伏击日军。就在敌军即将进入伏击圈时,一位年...
原创 北... 西魏国的历史背景 西魏国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北方民族的迁徙与融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北魏时...
梦回唐朝24小时,一部沉浸式的... 提到唐朝的初印象,绝对离不开一个“盛”字。 中华上下五千年,不止一个“盛世”,但大多数人提到“盛世”...
原创 三... 愁白了头的太子 唐朝的皇位继承从唐肃宗李亨继位开始,确实经历了一段相对平稳的过渡,代宗、德宗和顺宗...
刘邦、朱元璋:同为布衣天子,谁... 中国历史上,从最底层的草根一路逆袭,最终坐上龙椅的帝王,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堪称最耀眼的两颗星。...
原创 苏... 为何苏联走上修正主义道路最终解体,而北欧的工人阶级即便走上修正主义仍能享受相对安逸的生活呢?这一现象...
原创 青... 说起民国时期的上海,除了那些如《情深深雨濛濛》般动人的才子佳人故事外,还有一段充满兄弟情义和江湖恩怨...
原创 他... 收到李渊即将起兵反叛的密信时,柴绍并未慌乱,反而心中有些窃喜。那是隋朝大业十三年四月,时局暗潮涌动。...
原创 朱... 朱元璋两次要灭日本,均被刘伯温誓死拦住,刘伯温到底拦得对不对? 作为我国的一个宿敌,日本跟我国的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