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文化中国行)
创始人
2025-09-21 20:33:23
0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鎏金铜牛。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灰砂岩石马。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陵遗址内,3号陵陵塔复原示意图。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供图

西夏陵遗址鸟瞰图。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编者按: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七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的陵墓遗址群,坐落于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它的存在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重要见证。

行走在苍茫辽阔的贺兰山下,西夏陵陵塔映照在阳光之中。放眼望去,四边的角台,两边的门阙、碑亭,月城、陵城勾勒出陵区的布局。西夏陵背山面水,西北傍高山,东眺银川与黄河,各座帝陵的空间轴线都与贺兰山的某个山峦顶峰相关联,借山势衬托出恢宏的气势。

实证: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西夏陵遗址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包含9座西夏帝陵、271座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等4种类型的建筑遗址及陵区各类出土文物。

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说,西夏陵是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西夏王朝考古遗存,对我国历史上党项族创立并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具有不可替代的见证作用,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

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标准来看,西夏陵在选址方位、空间布局、陵寝制度、陵墓建筑、建造技术、丧葬习俗等方面所体现的各种特征,充分展现当时基于不同民族、不同生业、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而产生的文化融汇与创新特征。

西夏陵出土的文物,也见证着中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出土于西夏陵区的绿釉鸱吻,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西夏陵博物馆馆长师培轶说,鸱吻常被放置在大型建筑的屋顶正脊两端。这件绿釉鸱吻兼具龙与鱼的元素,反映了西夏王朝对中原建筑文化的吸收与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说,从西夏史研究来看,西夏既有自己的特点,又能充分显示中华文明多样性、包容性。考古发现的西夏、汉两种文字碑刻,体现了民族的深度融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同滨说,“通过西夏陵的发掘和现存建筑可以看出,西夏对中原文化不是简单学习模仿,而是学习并创造性转化。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

展现:

西夏王朝丝绸之路枢纽特征

在宁夏博物馆,西夏陵陪葬墓出土的铜牛、石马,吸引着络绎不绝的观众。

宁夏博物馆馆长王效军说,两件文物出土时位于墓葬甬道的两侧,铜牛的牛头朝内,石马的马头朝外,体现了党项人“乘马出则征战,牵牛入则耕作”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西夏社会从游牧经济向农耕、畜牧兼营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这两件文物也体现西夏时期高超的铸造与雕刻工艺,是研究西夏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宁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杜建录说,西夏王朝位于丝绸之路的关键位置上,据史料记载和研究,西夏充分利用河西走廊、居延道等丝绸之路的关键路网,通过朝贡、榷场、互市等形式与周边宋、辽、金、吐蕃甚至远在西方的大食等民族与政权进行贸易与交流。

西夏陵出土的钱币、丝绸、料珠、孔雀石珠饰等文物,展现了西夏依托丝绸之路与周边地区开展的商贸交流活动,揭示了西夏利用中继贸易在欧亚大陆东西方跨区域、长距离商贸交流中的枢纽特征。

凝聚:

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保护传承

始于2011年,西夏陵的申遗之路从文本打磨到遗址保护,从环境整治到博物馆建设,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西夏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柴平平重点参与西夏陵遗址本体保护工作。“西夏陵保护的一个重点在于土遗址保护”,柴平平介绍,陵区建筑多为夯土结构,历经近千年风雨侵蚀和自然风化,保护任务艰巨。

在土遗址保护领域,根部掏蚀被公认是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根部掏蚀主要是由于遗址根部毛细水上升,和遗址土中易溶盐反复发生“结晶—溶解”作用,致使根部不断被掏蚀凹进,遗址形成“上大下小”的形状,容易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发生倾倒破坏。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将根部掏蚀病害治理作为主要攻关方向。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杨善龙说,团队对根部掏空部位采用土坯砌筑和夯筑支顶加固技术、锚固及灌浆技术,消除结构安全隐患,提升了遗址墙体整体安全性,配合根部排水处理措施,防止降雨时根部积水对墙体产生危害。

韩国专家李昌焕现场考察时,当即表示“西夏陵的土遗址保护技术堪称国际典范”。柴平平说,这套保护技术不仅守护了西夏陵,更为中国北方乃至全球干旱区域的土遗址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启动到冲刺,从保护到传承,西夏陵申遗工作全过程,凝聚着全民力量。

周边居民积极参与志愿讲解、灌木栽种、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工作;社会各界捐赠了数千件西夏陵相关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如今,郁郁葱葱的灌木丛、规整干净的遗址环境、丰富多样的文艺作品,都已成为连接公众与西夏陵的纽带。

“西夏陵申遗成功,‘自家宝贝’现在都被世界认可了,我非常激动。”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第二十四小学语文老师黄宁说,她将把西夏陵的故事讲给更多孩子听。

西夏陵的保护也惠及周边群众。

申遗过程中,银川市开展西夏陵周边综合整治,推进平吉堡社区等重点片区更新改造,对10余条背街小巷开展精细化整治提升。“西夏陵遗产得到了保护,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社区居民对西夏陵的宣传、保护工作热情更高了。”银川市西夏区宁华路街道平吉堡社区负责人方媛说。

通过腾退整治,将遗产保护与改善人居环境结合,一些原陵区农民迁入新社区后,在景区从事观光车驾驶、保洁等工作。陈永新便是其中之一,如今,他的工作与生活都与西夏陵遗址保护紧密相连,“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更有能力保护遗产了!”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副主任张艺明表示:“未来,我们将借鉴国际遗产管理规范,健全文物本体监测、学术研究、社区参与的长效机制,持续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让这座世界遗产继续向世界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

原标题:

见证多元文化交融影响,“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文化中国行)

相关内容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丫死磕”
2025-09-21 20:42:33
象棋世锦赛上海嘉定开幕,霍...
世界象棋锦标赛和上海杯象棋赛嘉定开幕。霍震霆主席:象棋推广要靠年轻...
2025-09-21 20:41:55
2025沅江市首届桨板水上...
华声在线9月21日讯(通讯员 李珊 全媒体记者 赖泳源)9月21日...
2025-09-21 20:41:15
原创 ...
要用温柔的心对待这个世界,这样,世界才会温柔地回应你,展现出它最柔...
2025-09-21 20:34:10
原创 ...
两晋之交,北方局势动荡不安,爆发了著名的“永嘉之乱”,而南方则相对...
2025-09-21 20:33:45
原创 ...
关于周朝国号为何叫“周”,唐代学者张守节在注释《史记·周本纪》时提...
2025-09-21 20:33:37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鎏金铜牛。  银川...
2025-09-21 20:33:23
原创 ...
蒋介石在大陆时期,手下的“五虎上将”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著名军事集团...
2025-09-21 20:33:09
原创 ...
栖霞,作为全真教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长春子丘处机的故乡,历史上与丘...
2025-09-21 20:32:59

热门资讯

2025拉萨半程马拉松举行 7... 2025拉萨半程马拉松21日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名马拉松爱好者齐聚拉萨,共同体验这场雪域...
(田径世锦赛)男子十项全能完赛 当日,202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十项全能比赛在日本东京完赛。 9月21日,季军美国选手加兰在比...
原创 1... 1933年,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陈赓同志在上海不幸被捕,成为国民党军的囚徒。他被关押数月,在这段时间...
原创 陆... 说起来,蜀汉这政权真是命途多舛。刘备前半生东奔西跑,关羽张飞这帮老兄弟愣是没折一个,结果地盘越大,仗...
贵师大这支研学队在黎平会议纪念... “庸者,转危为难!智者,转危为机!”7月13日14时30分许,贵州师范大学“香樟青年·追寻红色足迹”...
原创 古...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埃及是尼罗河赐予的厚礼”,这一评价深刻反映了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性...
原创 大... 大清帝国灭亡之后,提起满清的格格们,往事如梦,世事变化无常,令人不禁感慨。曾经辉煌一时的满族贵族们,...
他为赎罪远征匈奴,成就超越卫青... 前言 你可曾想过,那座号称“永恒之城”的罗马,最终的崩塌,其第一块砖,竟是在万里之外的东方,被一个...
原创 伴... 古代向君主进谏,尤其是献计献策,历来被视为臣子的责任和义务。两者虽都旨在为国君提供建议,但在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