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处决了多尔衮,那么在明朝灭亡之后的那段过渡期,谁会及时带领清军入关,扫荡天下?这不是自毁长城吗?这其中的风险不可忽视。
政治斗争绝不是儿戏,不是觉得对方有威胁就立即除掉。若是如此,谁又能愿意服从你呢?
如果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被杀,那么皇太极的二哥代善也理应被处决,因为他在宗室中的资历最为深厚,威胁无疑最大。代善一旦被杀,接下来理应处死长子豪格。毕竟,在这些人死后,作为皇长子的豪格将对顺治帝构成最大的威胁。
然而,这些人并非游戏中的NPC,他们是真实的人,充满智慧与心机,不会像故事中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样默默接受死亡。到时候,若是清朝内部动荡,甚至连明朝灭亡的时机都未必能抓住,清朝就可能在土崩瓦解中崩溃,那时什么“统一天下”都无从谈起。
更为关键的是,皇太极并非后人所拥有的上帝视角,他并没有绝对的理由去杀多尔衮。回顾整个清朝的历史,皇太极一生中,多尔衮始终是忠心耿耿的小弟。如果说能力和忠诚都能兼备,皇太极完全可以调动他去完成使命。特别是在进行中央集权的过程中,打压八旗旗主时,尽管这一政策直接影响了多尔衮的利益,但多尔衮依然坚定支持。1636年,皇太极称帝时,作为后起之秀的多尔衮依然被封为睿亲王,这份信任和支持不可小觑。
若连像多尔衮这样的忠诚之臣都要除掉,那么皇太极无疑是在自毁长城,这样的举动只会令宗室上下惴惴不安,反而会引发反效果。
因此,如果皇太极杀了多尔衮,那么多尔衮所掌管的正白旗必定要交给同属正白旗的阿济格。如此一来,皇太极到底图什么呢?他冒着名声受损的风险,杀死弟弟多尔衮,难道是想要增强阿济格的力量?然而,阿济格可不是德格类,如果阿济格的权力过大,恐怕皇太极会面临更大的麻烦。
若皇太极再次施行杀戮,继而杀掉阿济格,局势无疑会变得更加复杂。整个宗室上下都会因兔死狐悲的情绪联合起来,反对皇太极的统治。到那时,皇太极的做法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最终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这样一来,皇太极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自食其果,岂不是自掘坟墓?
当然,若是不让阿济格接管正白旗,而直接吞并正白旗,虽然避免了再次杀掉阿济格的困境,但这样的做法显得过于暴力,直接吞并的姿态势必遭到阿济格和多铎的反对,其他旗主也绝不会容忍皇太极这种横行霸道的行为。最终,皇太极势必会陷入众叛亲离的困境,这样一来,皇太极究竟图什么呢?
从长远来看,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使得每个旗主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和自主性,整个后金的权力被八旗旗主分割,而大汗的权力并不至于独大。努尔哈赤凭借创建八旗并且将其分配给儿子和侄子,获得了绝对的权力。
然而,皇太极继位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始削弱八旗旗主的权力,模仿明朝建立了六部等国家机构,力图通过国家机构取代各旗的独立性,这一政策自然激起了各旗旗主的反对。
因此,皇太极通过一系列手段,将分散的后金政权逐渐过渡成了中央集权的大清帝国。在面对多尔衮三兄弟时,皇太极采取了分化与打压的策略,不仅如此,他还借阿济格擅自为多铎定婚的事,罢免了阿济格的掌旗贝勒职务,并将多尔衮提拔为掌旗贝勒。这样一来,阿济格与多尔衮兄弟间的矛盾日渐激化。
同时,皇太极还通过以“大汗亲掌两黄旗”的旧例,将自己掌管的两白旗与多尔衮三兄弟的两黄旗进行换色,通过混编等手段,使得自己的两黄旗逐渐成为最强势力,而多尔衮三兄弟的两白旗则被削弱。
因此,政治斗争从来都不是一味的杀戮,不是简单地觉得谁有威胁就除掉。真正的政治,是懂得平衡与分化,懂得如何在各方势力之间维持相对稳定。真正的改变必须是在稳固的基础上进行,即使需要采取极端手段,也要有充足的理由与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