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钟琪,这位权倾朝野、功勋卓著的战将,是清朝历史上少数几位顶尖人物之一。雍正皇帝执政时期,岳钟琪几乎因一场莫须有的罪名丧命,最终幸运地被改判为斩监候并罚巨额银两。他命运的悲惨转折,源自两大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而这些恩怨的根源,与他伟大的祖先岳飞密不可分。雍正皇帝始终心存戒备,最终采取了极端手段,差点葬送了这位一代英雄的生命。
岳钟琪的祖先——岳飞,曾是宋朝的民族英雄,因高宗的无奈召回,最终被冤杀。岳飞临终时声嘶力竭地喊出了“天日昭昭”,冤屈之深,成为了千古奇冤。岳飞有五个儿子,其中岳霖为缵忠侯的长子,岳琮是岳霖的继承人,而岳琮的儿子岳益,再传至岳应,岳应的曾孙为岳琳。自岳霖的十五世孙岳大舟起,岳氏家族延续了岳飞的遗志,代代为将,屡建赫赫战功。
虽然岳钟琪不像岳飞那样广为人知,但他的身世背景、军功与能力早已远超先祖。岳钟琪早期便被誉为“九最”之最:封爵最高——三等公,军衔最高——宁远大将军,官职最高——超品,辖地最广——200万平方公里,指挥最多——20万大军,指挥最精——五千精兵歼灭十万叛军,才干最强——无往不胜,优遇最高——可骑马入宫,贡献最大——被誉为“巨擘”。
乾隆皇帝曾对岳钟琪评价甚高,称他为三朝战功卓著的臣子,并为他作诗赞美。随着对岳钟琪事迹的深入了解,许多人才发现他还有“三最”之最:身高最高,比姚明还高四公分,身高达到2.5米;武器最重,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约82斤,而岳钟琪的双铜锤更是重达百余斤;威严最强,岳钟琪高大威猛,沉毅冷峻,声音如洪钟,气场强大,堪称王者风范。军民称他为“活佛”、“韦陀”。
1732年,岳钟琪正在前线忙于镇压叛乱时,雍正皇帝突然召他回京。岳钟琪原以为是商办军务,却没料到会被雍正以“误国负恩”之罪名逮捕,关入天牢,等待审判。岳钟琪清楚地知道,这很可能是他祖先岳飞悲剧的重演,冤屈致死的命运也许会在自己身上发生。然而,岳钟琪的战绩却在边疆声名赫赫,令他一度有希望摆脱这一命运。曾经,他带领600精兵征战藏区2450里,成功扩展了14万平方公里的疆土;他两度以少胜多,成功占领了123万平方公里的藏区;在青海,他仅以5000兵力奋战半个月,成功斩首十万敌军。
然而,岳钟琪的遭遇并非完全取决于自己。背后,张广泗的暗算成为了他悲剧的催化剂。张广泗作为岳钟琪的副将,在背地里与鄂尔泰勾结,意图取代岳钟琪的地位。起初,张广泗与岳钟琪一同前往新疆与噶尔丹作战,雍正皇帝为两人制定了兵棋,但张广泗在前线消极抵抗,导致岳钟琪兵败,雍正因此愤怒至极,命令严惩岳钟琪。在朝堂上,鄂尔泰也不断诬陷岳钟琪,指责他骄纵、刚愎自用,最终导致岳钟琪被贬职,降为三等候,保留总督职务。
尽管遭遇如此沉重的打击,岳钟琪始终未曾放弃。他竭力向雍正皇帝证明自己的忠诚,最终凭借着极高的能力和深厚的忠诚,保住了性命,并获得了缓刑的判决。尽管雍正皇帝依旧心生忌惮,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岳钟琪在边疆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岳钟琪最终被恢复原职,并在乾隆皇帝的支持下,继续立下赫赫战功,得到国家的褒奖。乾隆年间,岳钟琪继续平定金川叛乱,直到1754年,他在凯旋途中因病去世,享年78岁。尽管他的一生充满波折与艰险,但最终他的英雄梦得以圆满,成为一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