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清朝同治二年。相比于动荡不安的1861年,这一年显得异常平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似乎都没有发生任何重大政治事件。没有震动时局的风云变幻,历史的进程在这一年似乎稍显迟缓。
然而,在这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四川省成都府的公堂上,发生了一场惨烈的审判。几名被判死刑的朝廷要犯正在遭受一种古老而残忍的刑罚——凌迟。凌迟,古时残暴的酷刑,犯人被剁成碎肉,生死的痛苦让人难以忍受。在这群人中,其中一位犯人痛苦不堪,开始在庭上大声呼喊。然而,在旁边一位高大、面庞黝黑、下巴带有微须的犯人却沉默地看着,忽然低喝道:“怎么连这短短一刻的痛苦都受不住?你想想,要是我们抓到了这些满清的官吏,他们现在承受的,就是我们正在忍受的刑罚。”说完,他又恢复了沉默,面容冷峻,直至死亡。甚至连主审官员都为这名犯人所震撼,低声说道:“他脸上充满了枭雄的气质,言语中无一丝低贱,临刑之时毫不退缩,神情安稳如常。可见,贼寇之中,恐怕再没有比他更为强悍之人了。”
这名犯人名叫石敢当,原名石达开。
而石达开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一切还要追溯到几年前。自从太平军攻占江宁后,天王洪秀全和其余王爷们的生活似乎进入了享乐的状态,放松警惕,心思逐渐涣散。某一天,东王杨秀清突然一时神志不清,自诩为“天父”,竟请求天王赐予他“万岁”封号,似乎是在发疯。洪秀全愣了一下,竟然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表示回宫后会召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一起回京,共同解决杨秀清。然而,韦昌辉赶得较早,他首先进入了天京,竟然没有等待石达开,就急忙发动了针对杨秀清的突袭。由于他与杨秀清之间曾有过积怨,这次出手完全不留情面,杀戮极其残忍。就在韦昌辉出手时,他竟然因愤怒而丧失理智,连石达开的家人也一并杀戮了。这一举动让石达开愤怒至极,得知消息后的他立即召集部队,率领队伍进入天京,最终处决了韦昌辉。
天京事变因此结束,但石达开成为了太平军中最后的王者。面对局势,洪秀全开始感到不安,担心石达开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石达开意识到这一点,心知若再不离开,将会成为下一个被清算的对象。于是,他带着精锐部队,匆忙离开了天京,踏上了征途。
石达开首先进入了江西,那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地方。曾经,他在此屡战屡胜,湘军几度溃败,曾国藩更是差点因屡次失败而选择自尽。那段时间,石达开几乎将清军逼入了绝境。然而,时过境迁,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当他再度回到江西时,却面对着严阵以待的清军,石达开无奈选择离开,经过浙江进入福建。他本打算在福建建立根据地,但由于地形恶劣和瘴气盛行,驻军的健康状况堪忧,石达开只好再次撤离,转向湖南。湖南此时防线薄弱,但石达开的到来令驻扎在各省的湘军立刻回防。经过一番交锋后,石达开未能占到任何便宜,决定离开,前往老家广西。
然而广西地贫民寡,资源匮乏,石达开没有选择的余地,最终决定继续前往四川。就在他即将踏上四川土地时,周边各省的驻军已经在金沙江一带展开了围堵。石达开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佯装主力部队进攻贵州,迷惑了敌人。当清军回防贵州之际,他迅速带领队伍渡过了金沙江,兵不血刃,险象环生。
然而,紧接着摆在石达开面前的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险——大渡河。石达开准备趁夜渡河,但天公不作美,暴雨突降,大渡河的水位暴涨,这时清军已经在对岸集结。石达开见大势已去,决定自行投降,希望能够以此换取全军将士的生还。清军见他放下抵抗,毫不留情,将他押送至成都审问。尽管石达开在审讯时慷慨陈词,义正言辞,但清廷的官员哑口无言,最后北京朝廷下令将他凌迟处死,令人痛惜。就此,一位曾经的英雄将星陨落,英雄气短,悲哉。
然而,七十年后,另一支反抗暴政的队伍经过此地时,他们没有重复石达开的悲剧,而是将反抗暴政的火种带到了更远的地方,点燃了全国的抗争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