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提到曹操,世人对他的评价往往褒贬不一。喜爱他的人认为曹操是统一天下的重要人物,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是那个时代的英雄。而贬低曹操的则认为他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实则是最大的大汉叛贼。甚至连曹操的谋士荀彧,也因反对曹操称王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终被曹操害死。令人惋惜的是,曹操纵使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努力,打下了赫赫战功,但却未能稳固自己的江山,最终被司马家族所取代。司马炎继承了司马师、司马昭的战果,开创了晋朝。然而,真正让司马家族登上历史巅峰的,并非司马师或司马昭,而是司马懿——那个曾在诸葛亮的压力下,屡屡退避三舍的司马懿。
然而,司马懿的上位并非一帆风顺。曹操生前极为防范司马懿,曾不止一次警告曹丕不要轻易倚重他,还特别安排了几位亲信猛将来辅助曹丕。曹操的这些安排,显然是为了防止司马家族势力膨胀。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曹丕不仅未听取父亲的忠告,反而亲手处置了曹操所安排的几位重要将领。如果其中的某一位得以幸存,司马懿的篡位之路或许会更加艰难。
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便是于禁。作为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于禁以其杰出的指挥能力和严格的军纪著称,但在襄樊之战时,面对关羽的水淹七军,于禁在兵败后选择了投降。当关羽身死后,孙权又将于禁从囚笼中送回魏国。若曹丕胸怀宽广,重新起用于禁,或许他还可以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甚至可能成为遏制司马懿野心的重要力量。遗憾的是,曹丕并未如此,他将于禁带到曹操的墓前,并在墓碑上刻下了于禁屈膝投降的画面。于禁看到这一幕,感到深深的羞愧,病倒在床,最终郁郁而终。
另一个被曹丕剔除的将领是曹彰。曹彰是曹操的亲弟,同时也是曹家的勇猛代表,曾以徒手搏兽而闻名。然而,由于曹丕害怕曹彰的威望与战力,最终决定毒死曹彰,让他在三十五岁时早早去世。如果曹彰能够活得更久,或许司马家族也无法那么轻松地攫取魏国的权力。
曹洪是曹操极为倚重的忠臣,多次在危难之时救曹操于危局之中,因此受到了曹操的重用。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洪家财万贯,但他为人节俭,在曹丕向他借钱时拒绝了,得罪了曹丕。曹丕登基后,迅速采取报复措施,将曹洪贬为庶民,最终导致曹洪因郁闷而死。如果曹丕能够宽容大度,重新用人,并给曹洪足够的支持,那么曹洪不仅威望更高,且能力非凡,或许能够与司马懿相抗衡,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
至于夏侯尚,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他被视为较为边缘的角色,但他实际是一位十分难得的将领,是夏侯玄的父亲,夏侯家族的人才济济。假如司马懿想要造反,夏侯家族的威名足以给他带来极大的压力。然而,曹丕通过一些手段让夏侯尚的命运走向了终结。夏侯尚的正室是曹家的女儿,而他却偏爱小妾。曹丕得知此事后,愤而杀死了夏侯尚的小妾。这一事件后不久,夏侯尚便因郁郁寡欢而死。
总结而言,曹操生前确实排除了不少心腹猛将,帮助曹丕稳固政权。其中的于禁、曹彰、曹洪、夏侯尚,都是堪称能征善战的将领。如果他们其中任何一位能够存活,他们或许能有效遏制司马懿的势力,改变历史的进程。那么,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