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军机大臣的地位极为尊贵,他们拥有实权,通常在政府决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如果一个人兼任大学士,那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宰相了。不过,军机处的设置并不固定,存在着不同数量的军机大臣。最低时,可能只有三四个;但有时,最多可达到八九个。这样一来,即使每个都是军机大臣,他们的地位和权力也各有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军机大臣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职,而是从六部尚书、侍郎或京城中品级较高的二品官员中挑选出来的。例如,若吏部尚书进入军机处,他的官职将从一品开始;而若大学士担任军机大臣,则是正一品。军机处与其他衙门有所不同,它是朝廷的中枢机构,负责处理重要的政务。因此,进入军机处的人员按先后顺序通常排在前面,具有一定的等级差异。这样,同为军机大臣,由于出身、资历等因素,职位的高低自然不同。
根据清朝的规定,每日早晨,所有军机大臣必须到养心殿向皇帝汇报工作。他们排着队前往,领头的军机大臣被称为首席军机大臣。当他们抵达宫门时,最后一位大臣需要上前拉起帘子,其他大臣依次进入,而他则最后走进去,这一情景便成了所谓的“挑帘子军机”。这种仪式不仅彰显了军机大臣的尊贵地位,也显示了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然而,军机处并不是一个没有内斗的地方。在这里,后进的军机大臣常常通过各种手段争取高位,暗地里排挤那些资历较深的同僚。光绪年间,便发生了这样一起典型的权力斗争。王文韶,时任军机大臣,便遭到了后进军机大臣瞿鸿禨的陷害,被慈禧太后从军机处赶了出去。
王文韶来自浙江,而瞿鸿禨则是湖南人。尽管瞿鸿禨比王文韶年轻了二十岁,并且曾是王文韶的学生,但他能进入军机处,完全是得益于王文韶的极力推荐。在军机处,瞿鸿禨有时必须让王文韶先行,因为二人的关系使得瞿鸿禨很难超越这位老师。然而,瞿鸿禨并不甘心一直处于王文韶的阴影下,他不止一次地策划排挤老师,以争取汉族大臣中的领导地位。
虽然瞿鸿禨心机深沉,始终未能成功推翻王文韶,因为后者为人圆滑且深得慈禧太后的宠信。记得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与光绪两宫仓皇西逃,王文韶还捧着军机处的大印追随慈禧,直到怀来县赶上了她。得知王文韶追了上来,慈禧喜形于色,甚至激动地对他说:“大清江山今后就靠你了!”尽管如此,瞿鸿禨并未放弃,反而开始施展更加隐秘的计谋。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文韶年事已高,行动迟缓,耳力日渐衰退,而瞿鸿禨则显得更加年轻有力。每当两人一同进宫向慈禧请安时,瞿鸿禨总是小心翼翼地扶住王文韶,看似体贴入微,实际上却是要在慈禧面前突出王文韶的老态龙钟,进一步加深她对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的印象。
瞿鸿禨还巧妙地对王文韶暗示:“老师若听不清楚皇上的话,您可以看我的眼色,如果我看向右边,您就不要答应;若我看向左边,您就大胆答应。”王文韶误以为自己受到宠爱,心中充满感激。结果,有一次,两人入宫时,王文韶没有听清慈禧的话,便转头看瞿鸿禨。看到他看向右边,王文韶便没有回应。然而,慈禧对此表现出了一丝不满,质问王文韶为何不表态。瞿鸿禨立刻解释:“老师年事已高,耳朵不灵,恳请老佛爷宽恕。”慈禧因此对王文韶产生了疑虑,最终决定让他退休,回家安享晚年。
第二天,慈禧就下了懿旨,免去了王文韶的职务,并宣布他退休。这一变动使得瞿鸿禨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军机处汉族大臣的领袖。据说,王文韶临走时,依然拉着瞿鸿禨的手,感激地说着些话。
尽管王文韶因年老体弱,确实不应继续担任军机大臣,但瞿鸿禨通过如此心机深沉的手段将老师排挤出军机处,显得颇为不厚道。毕竟,两人的师生关系,应该等待王文韶自然退休,而不是通过这种方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