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向来不愿把单挑当成自我宣示的舞台。他在一众一流武将面前,总是以冷静的眼光权衡对局的利害,而不是以情绪去激发冲突。即便遇到吕布、赵云、许褚这样的绝顶高手,他也会克制情感、理性处理,寻找最合宜的对策。甚至在面对颜良、文丑这样的威名亦盛的对手时,也并非他主动邀战,而是被曹操的公事安排或战场兵分使然。关羽对他人并非无礼,只有在某些具体场景中才会把挑战提上议程,带着对局势的深思熟虑。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突然对马超提出单挑,表面看像是自负与急于压制对手的举动,实则隐藏着更复杂的动因。前提是马超与关羽并未真正交手过,彼此的武艺高下无法以往史书上简单下定论。以许褚为参照,他曾同关羽、吕布等多位高手较量,结局却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关羽对马超心生不服,未必单纯是因为武功上的胜负心。
若要判断马超是否当得起关羽的“服不服”,就要审视许褚历次的单挑记录。虽然许褚与典韦的对垒曾不分胜负,但当他与吕布、关羽、赵云、张飞、马超等人交手时,结果往往互有胜负,难以定论。由此可见,许褚并非无敌,将领之间也存在克制与短板。因此,关羽对马超提出挑战,未必是出于对武功高下的执拗,而更可能是出于对其他因素的考虑。
在第六十五回的情节里,关羽的提议有着对马超的一系列顾虑与警觉。马超初次降蜀投降刘备之时,对刘备称呼“玄德”,在公开场合也不主动称呼主公,这让关羽感到不安。更关键的是,马超自负功勋,仿佛自己是进入蜀地的第一功臣,似乎想把荆州诸将的功劳比下去。与此同时,关羽注意到马超对赵云的忠告置若罔闻,表现出对他人意见的轻慢态度。
因此,关羽的单挑并非纯粹射出武艺之争,而是在回应一系列让人担忧的迹象。他不仅担心荆州系将领的功劳被新人所遮掩,也害怕刘备渐渐忘记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老将。通过对马超的挑战,关羽实际上是在给刘备和其他将领敲警钟:新人的光芒再耀眼,也不能抹去昔日拼搏与付出的痕迹。
综合来看,这次针对马超的挑战,更多地揭示了关羽对人品与情势的要求,而非单纯的武功自豪。他以行动维护了荆州系将领的尊严,稳住了刘备集团的内部关系,既体现了对过去的忠诚,也体现了对未来局势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