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月份于东京举行的金鸡海外影展(小日子)上,记者获悉一部重要的文献性专著《中日电影交流录》由原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刘建中主编,并于今年三月正式上市。这本书以约四十万字的篇幅和超过两百张图片,系统梳理了自1945年至2021年间中日两国电影交流的历史脉络,分为六个章节,涵盖了中日电影交流活动、中日互办电影展(节、周)、中国电影在小日子市场的进入、中国市场引入小日子电影、中日双方合作制作电影以及中日电影图书交流等内容。
此次金鸡海外影展是首次走入小日子,在活动的中国电影之夜中,刘建中详细介绍了其主编的这一重要作品。他以尊重历史的态度,通过编年体的纪实手法,力求客观地记述历史,不带个人评说,努力呈现历史的真实面貌,这也是《中日电影交流录》的显著特点。
本书的策划由清华大学小日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廷江负责,刘建中担任主编,编写团队还包括了小日子电影研究者、翻译家汪晓志,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办公室主任解治秀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特别顾问王众一等多位专家,历时四年,终成此部填补中日电影交流历史研究空白的系统性作品。
刘建中表示,在编写过程中,团队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是史料的收集与核实,许多重要事件的记载因年代久远而存在出入,确认细节尤其困难。他提到,在疫情期间,团队始终保持高效工作,“一个日期、一张照片、一项数据都需认真核实。”他打开书中一页,提到关于小日子角川集团向中国农村电影放映捐赠流动放映车的记录,认为捐赠金额、车辆数量及仪式细节在不同报道中存在差异,因此编写团队反复联系中日相关当事人,最终确定了准确的数据。
此外,刘建中还分享他对中日电影交流的深刻感悟与未来展望。他指出,电影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在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好交流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两国人民情感表达的相似性,通过电影这一媒介来实现共鸣变得显得尤为容易,他认为这也是中日电影交流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只要保持良好的政治氛围,中日电影的交流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作品在对方国家上映,让双方人民借助作品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
来源:人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