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家原本是东日本地区的武田家的附庸。武田家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家族,其中最为显赫的领袖当属武田信玄(Takeda Shingen)。即便是那些没有接触过日本战国历史的人,也一定听说过武田信玄的名声。
在16世纪后期,日本著名的大名织田信长正忙于平定近畿,逐渐将天下的权力握在手中。而与此同时,东日本地区的甲斐武田家、相模北条家与越后上杉家这三股强大的势力也在不断争霸,彼此争锋。三大领袖分别为武田信玄、北条氏康及其儿子北条氏政,以及上杉谦信。特别是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的对决,直到今天仍是日本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战斗之一,他们的名气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三位天下人物相比也毫不逊色。
武田信玄最早洞察到了西征的机会,打算向西挺进,征服京都,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与浅井长政、朝仓义景以及本愿寺派的一向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共同策划与织田信长的敌对势力——中部地区的今川氏和松平氏展开联手攻伐。
虽然武田家的命运与这些计划息息相关,但我们今天要讲述的重点是另一支家族——真田家,以及它如何与武田家建立联系。
1544年,武田信玄在征战关东时,收留了一位名叫真田幸隆的小地方领主,这也标志着真田家开始依附武田家。真田幸隆便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真田昌幸的父亲,也是著名武将真田幸村的爷爷。1547年,真田昌幸出生。到了1554年,年仅7岁的昌幸被父亲送到武田信玄处做人质。
但这个人质身份并不简单,真田昌幸其实像是信玄的义子,因此他被授予了武田家姓氏——武藤。武藤是武田信玄母家的姓氏,所以昌幸改名为武藤喜兵卫。这一变动不仅是对他的身份认同,也为他未来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基础。昌幸跟随信玄,学习了战斗、筑城等一系列战国大名必备的技能,也因此具备了成为一位杰出武将的潜力。未来,真田昌幸的军事才能将充分展现,而这些都源于他小时候从信玄那里学到的真传,这股精神也传承给了真田幸村。
1564年,17岁的武藤喜兵卫参与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战斗——这场战斗发生在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的第四次川中岛之战。这场战斗十分惨烈,武藤喜兵卫的任务是守卫武田信玄的大本营,充当主公的近侍。传说中,武藤喜兵卫在三天内没有休息过一刻,不吃饭、不喝水、甚至不上厕所,专心守护信玄。这种忠诚让信玄对他赞誉有加,甚至称他为自己的“双眼”。
同年,武藤喜兵卫还迎娶了地方领主的女儿——山手殿为妻。山手殿后来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真田信之于1566年出生,次子真田幸村则在1567年出生。
然而,尽管真田家与武田家有着深厚的关系,武藤喜兵卫当时依旧不算是正式的真田家成员。正如前文所述,昌幸年幼时便成为了武田信玄的义子,因此,他属于武田家,真田家依旧保持着几名可以继承的亲兄弟。真田家与武田家的关系在这个时期仍是非常密切的。
1569年,年仅22岁的武藤喜兵卫参与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增峠之战。在这场战斗中,武田信玄率领2万大军攻击了北条氏康的阵地。北条氏康虽然以坚固的城堡和出色的防守著称,但面对武田信玄的进攻,他选择了固守小田原城。武田信玄选择通过围困来削弱北条军的实力,而这场围城战则考验了双方的耐性与决心。
为了攻占小田原城,武田信玄一度采取了激将法,频频到城下叫阵,挑衅北条氏康,期望他出城迎战。然而,北条氏康却选择了坚守,不为信玄所动。无奈之下,信玄最终撤军,并以“北条氏康畏惧”自豪。尽管此次攻城失败,武田信玄依旧自认为在心理上占据了上风。
然而,正如历史所显示的,这场战争并未结束。当武田军撤退时,北条氏康抓住时机,率军追击,双方展开了剧烈的三增峠战斗。武田信玄巧妙地部署了三支队伍,最终成功撤出,但也因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三增峠之战最终是一个平局,但武田信玄自认在此次战役中吃了亏。这一战的深远影响,让武藤喜兵卫也得到了信玄的肯定,因为他在战场上担任了重要的传令员,表现出色。武田信玄临终前,继续支持他和真田家的人才发展。
1573年,武田信玄在与织田信长的对抗中去世,继位的武田胜赖未能继承父亲的英明。1575年的长篠之战,武田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胜赖不仅损失了大批武士,连父亲信玄时期的核心将领也相继阵亡。这一战,成了武田家命运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