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到三国时期的谋士时,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笑话就是“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话虽为戏言,但有一定道理:熟悉三国史的人都知道,郭嘉和诸葛亮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远高于庞统和法正,而郭嘉在曹操的阵营中,甚至都没有排进前三名。即便如此,郭嘉绝非平庸之辈,如果要评选三国前期的十大谋士,他依然有入选的可能。
如果把诸葛亮与郭嘉的官职转换为近现代职务,诸葛亮最初是参谋总长,后来晋升为蜀汉总理兼国防部长、三军总司令,而郭嘉仅仅是荀攸手下的参谋长,他的位置和权力远不如诸葛亮那样显赫。郭嘉并没有像荀攸和贾诩那样在曹操的重要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他在曹操阵营中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三国志》所记载,在曹操阵营的顶级谋士中,荀彧、荀攸和贾诩无疑排名前三,而郭嘉则排在程昱之后。至于江东孙权阵营,鲁肃无疑是最重要的谋士之一,甚至在鲁肃之前,张昭也是江东的战略规划者之一。刘备阵营中,最初的谋士是徐庶,诸葛亮、庞统和法正虽然资历深厚,但如果徐庶没有改变阵营,或许能够指挥关羽守住荆州,甚至打赢襄樊之战。
郭嘉的官职和贡献相对较小,根本无法和诸葛亮、荀彧等人相比。细读史料,我们会发现曹军在官渡之战中斩颜良诛文丑,甚至火烧乌巢,都与郭嘉无关。真正为曹操出谋划策的,是荀攸和贾诩。例如,许攸的归降,告诉曹操袁绍派遣军队迎运粮,然而骄兵易败,贾诩和许攸的建议让曹操得以打破敌军围困,并斩杀了袁绍的将领淳于琼。
至于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应对,荀彧的策略至关重要。在曹操的军粮即将耗尽时,他向荀彧请示,荀彧坚定地鼓励他:“情势危急,但此刻正是采取奇计的时机,不容错过。”如果没有荀彧的支持,曹操可能早早就放弃了抵抗。
如果过于较真郭嘉在谋士中的排名,难免引起争议。所以我们今天换个角度,不再讨论他们的智谋,而是从武力上来比较这些谋士。假如他们如同武将一样进行肉搏战,谁会凭借武力值脱颖而出,站上三国谋士中的前三?
在三国的猛将之中,许褚以其高大的身躯和强悍的力量脱颖而出。史料中记载,许褚身长八尺,腰围十围,力大无穷,他在古代冷兵器的战场上十分吃得开。相比之下,虽然诸葛亮并不像许褚那样魁梧,但他同样不容小觑:“亮身长八尺,仪容伟岸,英俊非凡。”他虽以智慧见长,但若手持大刀长矛,他同样具备一定的武力。
与诸葛亮相比,程昱的身高更为突出,达到了八尺三寸。“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面貌英俊,须发浓密。”在身高上,程昱显然占了一定优势。年轻时,他便展现出了出色的武力,曾带领乡民击退山贼。程昱在战争中,也展现了冷酷的一面,他曾做过一些手段极其狠辣的事情,甚至在某次战事中,他为曹操提供了三天的粮草,但粮草中掺杂了人体肉干,曹操在得知此事后,差点吐了三天。
程昱武艺高强,但在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三国谋士中,他并不是最顶尖的武力者。因为在这几位谋士中,有两位是真正的武林高手,他们的单打独斗能力超凡,连关羽与他们交手,也未必能够保证完全胜利。
其中一位就是鲁肃,他在历史上并不像小说和影视中那样显得文弱。鲁肃是一个真正的练家子,年轻时便学习剑术、骑射,并在南山中招募少年习兵。他的箭术在三国中名列前茅,虽然不及太史慈,但比关羽要强。史书中记载,鲁肃的箭能贯穿盾牌,射术精湛,令人钦佩。
与关羽的会面,鲁肃毫不畏惧,甚至敢邀请关羽单刀决斗。尽管双方早已剑拔弩张,鲁肃依然认为自己能够凭借武艺保持一定的优势。这种自信源自他对自己武功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除了鲁肃,徐庶也是一位具有极高武力的谋士。徐庶早年游历江湖,擅长剑术,有着丰富的武侠经历。即使在曹操阵营中,他依然保持着剑客的身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刘备阵营,徐庶与关羽、张飞、赵云的关系相当亲密,他与诸葛亮的关系也很友好。传言称,若徐庶没有转投曹操,吕蒙的白衣渡江之计可能根本无法成功。
在三国的文武并重的环境下,谋士不仅需要智谋,也需要武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三国谋士的武力进行一个排名。那么,诸葛亮、程昱、鲁肃和徐庶谁能最终拔得头筹呢?或者说,还有哪些三国文臣武将,既具智谋,又有超凡的武力,能排在这个榜单的前列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