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谋长的职责主要包括作战指挥、战备建设规划以及军事训练的组织实施。其实,这个职位的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相当于军师的角色。那些能够担任军师的将领,都是非常杰出的人物,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孙膑,汉朝的谋士张良,三国时代智慧过人的诸葛亮,他们都曾担当过军师职务,堪称军事上的智囊。
随着时间推移,古代的军师角色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参谋长。不论是军事单位的规模大小,几乎都设有参谋长这一重要职位。例如一个团的参谋长称为团参谋长,一个师的则是师参谋长,再往上则有军参谋长、集团军参谋长,最高层级的则是全军总参谋长。
全军总参谋长的职责十分重大。在战争时期,他是大本营中的关键成员之一,负责策划作战策略、统筹全局战役的指挥。而在和平年代,总参谋长依然担负着重要使命,主要负责全军军事训练及其他相关工作,确保军队战斗力的持续提升。
据统计,我军历史上能够担任总参谋长的开国将领,无一不是极具才华和威望的人物。比如建国前,十大元帅之一的彭德怀元帅、叶剑英元帅,以及兼具文韬武略的周恩来总理,都曾担任过总参谋长一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总参谋长无一例外都是杰出的军事将领,声名显赫。
建国后首任我军总参谋长是徐向前将军,号称我军“五虎将”之一。他以出众的军事才能和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著称,任期从1949年10月至1954年10月,前后共五年。然而,因身体状况不佳,徐帅实际担任总参谋长的时间不到一年,接下来的四年多时间里,实际工作主要由聂荣臻将军代理。因此,聂帅也被视为建国后的第二任总参谋长。
1954年10月,粟裕将军接任第三任总参谋长。他的军事才能无需多言,连被誉为“战神”的林彪都曾称赞他善于打仗。粟将军担任总参谋长期间表现卓越,深得认可,任职时间至1958年10月,共四年。
随后,黄克诚将军于1958年10月至1959年9月任总参谋长,时间不到一年。其任期短暂的原因与庐山会议后的政治风波密切相关。
1959年9月至1965年12月,罗瑞卿将军担任总参谋长。作为开国十大将之一,他在职时间长达五年零九个月,是建国后任期最长的一位总参谋长。
1965年12月至1968年3月,杨成武将军代任总参谋长。这是开国上将中首次接触该职位,虽为代任,但意义重大。
紧接着,开国上将黄永胜于1968年3月至1971年9月担任总参谋长。严格来说,他是57位开国上将中,第一个正式担任该职务的上将。
1971年至1975年期间,开国元帅叶剑英兼任总参谋长一职。1975年至1980年间,总参谋长职位未有明确人选,由邓小平同志兼任,总揽相关工作。
1980年3月至1987年11月,杨得志将军担任总参谋长,任职时间达七年零八个月,是前十任总参谋长中任期最长者。
以上十位开国元勋,皆为新中国成立后前十任总参谋长。虽然其中既有兼职者,也有代任者,但他们都曾肩负起全军总参谋的重任。
你知道吗?这些开国将领在担任总参谋长时分别被授予了怎样的军衔?徐帅、聂帅和叶帅无疑都是元帅军衔;罗瑞卿、粟裕、黄克诚三位将军为大将军衔;杨得志、杨成武、黄永胜则是上将军衔;至于来自第二野战军的邓小平,则没有军衔,但级别极高,担任的职位同样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