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始终是许世友深信不疑的朋友,而许世友也一直是陈赓所敬重的战友。因此,当许世友被捕后,陈赓无法相信外界的流言,特地传话给他,提醒他要格外小心,保持警惕。
1937年7月,中共中央终于决定撤销对许世友等人的刑事处罚。半年后,又撤销了许世友的党内处分,并恢复了他的党籍。此时,全国的抗日战争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许世友这位战场上的老将深感心中躁动,他急切想要亲赴前线,和日军一较高下,为祖国的未来而战。
1938年,许世友主动向毛主席请求前往抗日前线。经过深思熟虑,毛主席最终批准了他的请求。这让许世友无比高兴,心里想的是:只要能上前线抗日,哪怕是当一个团长,他都毫不犹豫。然而,任命下达后,许世友却失望了。他的职务竟然是第129师386旅副旅长。虽然副旅长比团长高,但对许世友来说,副职意味着他要成为别人的辅助,难以发挥自己的独立指挥能力。因此,他果断拒绝了这一任命。
第129师的师长刘伯承感到非常为难。许世友曾是红四方面军的军长,而副师长徐向前又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刘伯承便决定向徐向前请教。徐向前笑着说:“师长,你有没有告诉许世友,386旅的旅长是谁呢?”刘伯承摇头道:“还没来得及告诉他。”于是,徐向前主动表示要去劝说许世友。不久后,他将许世友召到面前。
两人旧识,徐向前见面后直接问:“你知道386旅的旅长是谁吗?”许世友回答道:“不知道,也不感兴趣。”徐向前淡淡一笑,说:“是陈赓。”许世友一听,脸色瞬间变了,他立刻问:“陈赓?”得到肯定答复后,许世友的情绪立即恢复了活力,他高兴地说道:“那我马上去386旅报到,和陈赓一起工作!”
对于陈赓,许世友心里非常清楚,可以说,在党内,能让他如此佩服的人寥寥无几,而陈赓正是其中之一。两人的初识始于1931年。当时,陈赓刚调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师长,而许世友则是第12师34团的团长。某天,许世友在训练场上表演了一套大刀,战士们纷纷叫好。然而,就在这时,一位戴眼镜、看起来文弱的男子也走进了训练场,边看边点评,还指导着战士们练刀法。
许世友当时心里不悦,忍不住大喊:“戴眼镜的,你在这里指指点点什么?”警卫员急忙提醒道:“团长,您别冲动!那是我们新来的师长,陈赓!”听到警卫员的话,许世友瞬间愣住了,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大家屏住呼吸,等待着师长的反应,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陈赓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说道:“你胆子不小,敢这么对师长吼?”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让许世友瞬间放下了戒备,心里对这位看似文质彬彬的师长充满了敬佩。两人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深厚。
1935年,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但由于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两军关系并未像预期那样融洽。然而,毛主席始终相信,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是忠诚的,只是被张国焘蒙蔽,才在无意识中参与了分裂活动。1937年3月,毛主席决定彻底清算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路线,并开始通过说服使张国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张国焘写下了检讨,承认自己曾为了争夺最高指挥权而否定中央的政治路线。
然而,在批判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路线时,许世友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激动地向队长陈赓发言道:“报告队长,我有话要说。”陈赓了解许世友的性格,知道他不会随便发言,便劝道:“许团长,冷静些,想好了再说。”尽管如此,许世友还是大声反驳道:“怎么能说张国焘是逃跑主义呢?难道中央就没有撤退过吗?中央红军不是从苏区撤出来的吗?如果说逃跑,大家都是一样的!”许世友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立即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最终,在随后的声讨中,许世友情绪激动,竟喷出一口鲜血。看到他如此情况,陈赓立即命人将许世友送往医院治疗。治疗期间,许世友愈加愤怒,于是与几位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密谋前往四川与刘子才打游击。但不久后,王建安觉察到异常,向上级报告了许世友的计划,结果许世友和他的同志们被捕。
许世友被抓后,战友小张将他的行李送来。许世友感到疑惑,问:“是谁让你送来的?”小张直言:“是陈赓队长。”许世友对此表示放心,接着问:“外面有什么风声?”小张低声回应:“陈赓队长让我转告你,外面有传言说你组织反革命集团,策划暴动,甚至要谋害毛主席,炸毁延安。”听到这些流言,许世友气愤不已,但小张提醒他要小心。
俗话说,流言止于智者,毛主席便是那个智者,许世友也因此成为了幸运的受益者。在毛主席的明察秋毫下,许世友的冤屈终于得到澄清,问题得以解决。许世友由衷地感激毛主席,并成为他坚定的追随者。
1938年,许世友在毛主席的批准下赴抗日前线。当他得知陈赓是他的旅长时,所有的不满瞬间烟消云散,许世友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副旅长的职务。在随后的抗战中,许世友和陈赓携手并肩,屡战屡胜,两人的友谊和合作也因此变得更加深厚,关系日益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