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美宝《消逝的声音》:解码省港澳沪共享的粤声记忆
创始人
2025-09-16 07:03:30
0

今年初,一本聚焦省港澳沪历史文化脉络的新书《消逝的声音——省港澳沪的过去式》引发学界与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这部融合历史人类学与城市社会学视角的著作,以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广州、香港、上海、澳门为研究对象,通过“粤声传播”这一独特切入点,系统梳理了四座城市的声景互动网络,揭示了粤语及其衍生文化产品在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独特地位与历史变迁。

《消逝的声音--省港澳沪的过去式》,程美宝著,中华书局(香港),2025年。

追寻近代城市声景的文化脉络

本书作者、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程美宝在书中以“西关音”为核心线索,构建起一个跨越地域的声景传播体系。书中指出,20世纪初活跃于省港澳的歌伶与“省港大班”戏班,在将戏曲“粤化”的过程中,以“西关音”为标准语音,创作和表演粤曲与粤剧,其影响不仅辐射到上海、东南亚及欧美粤人社区,更通过留声机、你广播等现代媒介形成跨地域的文化影响力。

全书通过四章内容展开考察:“广州城”一章剖析“西关音”作为粤语标准音的历史渊源;“香港地”揭示粤曲和粤剧在省港两地间通过交通网络游走并日趋“粤化”;“上海滩”呈现粤语文化产品通过新媒体技术突破地域限制的传播路径;“澳门街”则以战时特殊环境下的文化繁荣为切入点,展现声景流动的韧性。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穿插的“待续”思考与“余音”反思,更从“消逝与再生”的角度,探讨了全球化进程中地域文化的存续困境。

20世纪初在粤港两地均有分店的“莲香茶楼”广告。资料图片

为大湾区文化建设提供历史镜鉴

作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创系十周年丛书的一种,《消逝的声音》突破了传统地域史的研究框架,将省港澳沪纳入统一分析维度,以声景为线索,展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文化的跨地域流动。

程美宝教授在书中指出,广州作为省城,是粤语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18至19世纪的“sz sz”声的西关话是当时广州的一种特色声音。西关音作为广州白话的代表,其九声六调涵盖了中国传统五声音阶,成为广东多种歌谣和曲艺的旋律凭据。19世纪中叶香港开埠后,西关音成为省城、香港及其他粤人聚居地共享的城市之音。20世纪初,省港澳之间的戏班流动频繁,“省港大班”的锣鼓弦索声在三地之间传递。后来,随着广播电台的兴起,粤乐粤曲唱片通过广播传播,进一步扩大了粤语声音的影响力。与此同时,随着粤籍人群的流入和粤语文化的传播,粤班逐渐兴起,粤语戏曲如粤剧、粤曲等在上海的舞台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紧随着唱片和广播的普及,主要在上海生产的有声电影,将粤人的声音进一步扩大。默片时代便成名的女星胡蝶,首次主演粤语声片,广告便以“胡蝶粤语第一声”作标榜。1937年后,上海、广州、香港相继沦陷,澳门因中立地位迎来文化繁荣:“省港大班”戏班、吕文成等音乐家纷纷涌入,催生了《武则天》等融合上海调、美国谱的新式粤剧。当时澳门平安戏院的演出广告显示,粤语文化在此呈现出极强的适应性与创新性。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支撑这种粤声共享和流转的机制逐渐消逝。在全球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新文化兴起的背景下,原有的文化传播生态发生巨大改变,四座城市曾经共享的声音世界逐渐瓦解。

“选择这个主题,是希望唤起大家对过去粤声文化跨地域的形成与传播的记忆。”程美宝教授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省港澳沪在历史上的联系紧密且独特,粤语及其文化产品是重要纽带。虽然这种声音世界在逐渐消逝,但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值得深入挖掘与铭记,也能为当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提供历史镜鉴。”

程美宝,牛津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暨系主任、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其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文化史,尤关注以省港澳为中心的华南地域发展,著有《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遇见黄东:18—19世纪珠江口的小人物与大世界》等专著,主编《省港澳大众文化与都市变迁》《威权的象征: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藏中国旗帜研究》《太平戏院纪事:院主源詹勳日记选辑(1926—1949)》等书,并担任《中国戏曲志》及《中国曲艺志》澳门卷副主编,出版中、英、日学术论文数十篇。

独家访谈

让“消逝的声音”以新的形式再生

南都:为何选择“声景”作为研究省港澳沪关系的切入点?

程美宝:声音是文化记忆的鲜活载体,更是跨地域互动的无形纽带。当我们听到一段粤曲、一首广东音乐时,背后往往关联着复杂的人口流动与文化传播史。选择“声景”,是因为它能突破文字史料的局限,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近代城市之间的文化联系。例如,20世纪初“省港大班”在省港澳之间的巡回演出,以及同时活跃于上海的粤班、粤曲和粤乐活动,以及它们通过唱片、广播传播,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产品标准化与地域化并存的过程,而声音的流动性正是这一过程的最佳见证。我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省港澳沪的历史有更深入、更独特的理解。不再仅仅从地理、政治或者经济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城市,而是从声音文化的角度,感受到它们在过去岁月里的独特魅力和相互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唤起对城市历史文化更有深度的理解。

南都:书中多次提到“西关音”的标准地位,这种地位是如何形成的?您觉得“西关音”在省港澳沪的历史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独特作用?

程美宝:“西关音”成为粤语标准音,与广州西关的商业地位密不可分。18世纪中至19世纪中,广州是清朝允许西洋贸易的唯一口岸,洋行商人汇聚西关,他们所说的省城白话的口音,成为一种社会身份的标志,逐渐被标榜为“西关音” 。在广州出生的英国人波乃耶(James Dyer Ball),1883年著书教外国人讲广东话,便明确以西关话为学习标准;1934年谭荣光《粤东拼音字谱》更从音韵学角度确立其权威。值得注意的是,赵元任曾发现广九铁路沿线粤语口音的变化规律——九龙、港岛的口音与广州高度一致,离开广州之后的郊区以及新界地区,则与这几个城市的粤语口音大相径庭,这说明“西关音”是省港共享的“都会之声”,而非单纯的地域方言。因此,“西关音”可以说是连接省港澳以及更广泛粤人社区的重要纽带。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发音,更代表了一种文化认同。在戏曲、音乐、日常交流等方面,“西关音”传播着粤地文化,促进了不同地区粤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同时,它在不同城市间的传播和演变,也反映了省港澳沪之间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和相互影响。

南都:在粤语流行文化式微的今天,本书的出版有何现实意义?

程美宝:书中“消逝的声音”并非仅指历史上的语音或音乐,更指向支撑声景流动的社会网络。今天粤语文化面临的挑战,本质上是传统传播机制的断裂。但正如书中提到的,澳门战时的文化创新、香港流行曲对“西关音”声韵的坚守,都证明文化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我们需要做的,是重新理解地域文化的流动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应忽视历史上形成的声景联系,而应通过现代媒介激活这种联系,让“消逝的声音”以新的形式再生。例如,年轻创作者在B站用粤语翻唱老歌,本质上就是声景传统在数字时代的延续。

南都:如果有机会让您向年青一代推荐一些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和传承粤语文化的书籍、影视作品或其他形式的资料,您会推荐哪些?为什么?

程美宝:我会推荐香港著名音乐人黄霑先生的歌词和乐曲作品及与此相关的散文,还有他未出版的博士论文。他的作品不仅在香港本土深受欢迎,也在全球华人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创作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展现了粤语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通过他的作品,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粤语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深厚底蕴。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何梦怡

图片为资料图片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 在网络上,有许多普通网友对夏朝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
2025-09-15 13:03:51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
公元221年,蜀汉车骑将军张飞在军营遇刺身亡。这起看似简单的部将叛...
2025-09-15 13:03:34
原创 ...
在苏联的历史长河中,从集体宿舍的简朴共享到私人别墅的奢华独立,这一...
2025-09-15 13:03:32
原创 ...
载沣,这位身处大清帝国末期的摄政王,在他的执政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关...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1949年3月,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之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党中央...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雪岩的名号,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声名显赫,风光无极。 他凭借商业头脑...
2025-09-15 13:03:20
原创 ...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
2025-09-15 13:03:14
原创 ...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该...
2025-09-15 13:02:59
山西稷山考古新发现:东周时...
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山西稷山郭家枣园遗址(200...
2025-09-15 13:02:58

热门资讯

原创 抗... 日本侵略东北后,东北各界迅速掀起了强烈的抗日浪潮,无数热血的东北儿女誓言驱逐侵略者。随之而来的是一支...
原创 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某些人物的故事如同沉寂于河底的珍珠,静默地等待着有心人的探索与发掘。王庆莲、戴以...
原创 王... 王桂荃: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广元这个地方很是奇葩,地处西蜀咽喉,秦巴锁钥,宝成铁路和川陕公路贯穿...
原创 李... 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的惨败让总管北洋水师的李鸿章深感痛苦,眼中含泪。大清国的力量远不及日本,后者...
原创 楚... 当然可以,下面是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本,内容语义保持一致,字数变化不大,并且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
原创 楚... 公元前202年深冬,西楚霸王项羽面临着最后的绝望。寒冷的冬风吹过,他的背后是成群结队的武将,然而眼前...
原创 李...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李世民无疑是最为特立独行的一位。对于李世民的评价,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较为极端的分歧。...
原创 杨... 历史上,隋朝的灭亡常被归咎于杨广,尤其是在他继位之后,作为隋朝的第二任皇帝,杨广的治理决策被认为是导...
原创 朱... 好的,我会帮你保持文章的整体字数,改写每段内容,同时加上一些细节描写,保持原意不变。 --- 自古...
原创 李... 在清末时期,为了挽救已经衰败的朝廷,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改革举措,如设立洋坊和创办洋厂,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