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斯大林猝死9个月后,苏联2号人物贝利亚为何被以“叛国罪”处死?
创始人
2025-09-16 07:04:03
0

1953年7月10日,莫斯科的报纸上刊登了一篇令整个苏联震惊的文章。

这篇标题为《党、政府、苏联人民的不可摧毁的团结》的文章宣布,贝利亚,曾是苏联党内的第二号人物,被开除党籍,并且被解除所有职务。接下来的事态发展更让人意外:同年12月23日,贝利亚被判定犯有“叛国罪”等一系列严重罪名,并于第二天被枪决。此时,距斯大林的突然去世已经不到九个月。

贝利亚,在斯大林时期被视为核心人物,斯大林去世后,他与马林科夫、莫洛托夫一同成为新政府的三位掌权者。最初,贝利亚的权力甚至一度超过马林科夫,然而他却未能如愿上位,最终反而因“叛国”罪被处决。那么,曾被视为斯大林的亲密战友、内务部掌门人的贝利亚,为何会走到如此结局?

贝利亚被逮捕

事实上,在苏联民众得知贝利亚被开除党籍的消息之前,贝利亚早已被逮捕。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提到,早在6月初,他便与马林科夫讨论过贝利亚的危险性,并成功说服了马林科夫。两人随后开始游说其他高层,争取到了一些关键人物的支持。

6月26日,马林科夫以研究苏军军事训练为由,召开了部长会议主席团会议,邀请了非部长级的主席团成员参会。会议召开后,马林科夫突然宣布此次会议的真正目的——讨论贝利亚的问题。赫鲁晓夫首先发难,猛烈抨击贝利亚,布尔加宁和莫洛托夫也纷纷加入,会议迅速变成了贝利亚的审判大会。仅有少数几人表达了不同看法。

贝利亚察觉到局势不妙,但已为时太晚。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提到,马林科夫甚至没有进行正式的表决,只是按下了电话铃。随后,布尔加宁安排的军队人员闯入会议室,迅速将贝利亚逮捕。尽管赫鲁晓夫的回忆带有自我标榜和对马林科夫的贬低,但部分内容仍反映了真实情况——此次逮捕确实是经过少数几位高层的预谋。

此后,人们发现了马林科夫的讲话提纲,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贝利亚被捕后,秘密关押在防空司令部的某仓库里,苏联高层开始为给他定罪而苦思冥想。

叛国罪名站不住脚

作为曾经大权在握的内务部首脑,贝利亚的罪行被扣上了“叛党叛国”的帽子。然而,这些罪名实际上经不起推敲。法庭判定贝利亚试图通过内务部“反党反政府”,但实际上,贝利亚在掌权后并没有像预期那样扩张内务部的权力,反而采取了削减冗员、限制内务部权力的措施。

此外,他在平反冤假错案方面的努力也被认为是“反党”的重要证据。事实上,贝利亚的这些举措应该得到肯定,因为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在维护法制。

至于“叛国”罪名,实际上也显得荒谬。贝利亚当时的地位已接近苏联的第二号人物,甚至一度在实际权力上超越了马林科夫,他怎么可能背叛苏联?根据法庭判决,所谓的“叛国行为”主要来源于贝利亚推行的外交政策。实际上,他主张缓解与南斯拉夫的关系,这无疑有利于苏联的利益;他还提出苏联与华约国家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因而不应过度干涉他国事务。今天看来,这些政策甚至被认为是明智的,但在当时,却被当作“叛国”的证据。

此外,贝利亚的民族政策也是被指控破坏民族团结,但根据当时的实施情况来看,他的做法实际上是促进民族团结的。他纠正了斯大林时期的强制少数民族迁徙政策,并鼓励各民族官员管理地方事务,减少了中央集权的干预。

贝利亚的死因

那么,既然贝利亚的罪名站不住脚,为什么他最终还是被处决了呢?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贝利亚得罪了太多人。他曾在“大清洗”期间,利用内务部的力量清除政治对手,做出了许多令人发指的行为,这让他成为了苏联人民心头的噩梦。很多高层人士以及苏联民众的亲友曾遭受他手段的迫害,因此他们对他深恶痛绝。即便斯大林晚年也对他产生了不满,调整了自己别墅的守卫人员,并指责贝利亚身边的“格鲁吉亚人”过多。贝利亚的权力受到削弱,他因此产生了对斯大林的不满,并对斯大林的突然去世表现出兴奋。很多人怀疑贝利亚在斯大林临终时的做法,阻止医生及时治疗,可能是导致斯大林猝死的原因之一。

其次,贝利亚的改革过于激进。贝利亚提议苏联应放弃对东德的控制,推动德国统一,减少与西方的对抗,保持苏联在德国的影响力。这个提议今天看似有远见,但在当时却被视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背叛。这种看似“向资本主义投降”的想法激起了党内人士的强烈反感,最终为他的政治生涯埋下了伏笔。

贝利亚的死刑是否冤枉?

虽然赫鲁晓夫领导下的苏联高层以“叛国罪”将贝利亚定罪,但他的死并非没有道理。作为“大清洗”的刽子手,贝利亚的罪行无论如何都无法被忽视。虽然审判过程中未提及“大清洗”的罪行,但他在性丑闻上的行为无疑为他埋下了“应死”的理由。

贝利亚的性丑闻几乎无法容忍。根据多名证人证言,贝利亚以权力为庇护,强奸了无数女性,甚至通过内务部迫使受害者保持沉默。在他倒台前,许多高层早已对他的行径产生了不信任。据保镖和目击者的描述,贝利亚常常绑架年轻女性,并在自己别墅内强奸她们。1998年,贝利亚住宅旧址上还发现了五具年轻女子的遗骸,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与贝利亚有关,但人们普遍认为,这些事件与贝利亚脱不了关系。

总结

贝利亚的死,既是政治斗争的产物,也是他自己罪行的必然结果。他在“清洗”时期的恶行让他积累了大量的敌人,同时,他过于激进的改革也激起了党内的强烈反感。尽管贝利亚的死因存在许多复杂因素,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的死刑似乎并非完全冤枉。从某种程度上,贝利亚的改革无疑展现了他远见卓识的一面,但他的罪行也足以让他承担这一结果。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 在网络上,有许多普通网友对夏朝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
2025-09-15 13:03:51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
公元221年,蜀汉车骑将军张飞在军营遇刺身亡。这起看似简单的部将叛...
2025-09-15 13:03:34
原创 ...
在苏联的历史长河中,从集体宿舍的简朴共享到私人别墅的奢华独立,这一...
2025-09-15 13:03:32
原创 ...
载沣,这位身处大清帝国末期的摄政王,在他的执政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关...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1949年3月,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之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党中央...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雪岩的名号,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声名显赫,风光无极。 他凭借商业头脑...
2025-09-15 13:03:20
原创 ...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
2025-09-15 13:03:14
原创 ...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该...
2025-09-15 13:02:59
山西稷山考古新发现:东周时...
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山西稷山郭家枣园遗址(200...
2025-09-15 13:02:58

热门资讯

田径世锦赛:杜普兰蒂斯再破世界... 新华社东京9月15日电(记者吴俊宽、岳晨星)东京田径世锦赛15日进入第三个比赛日,共产生5枚金牌。瑞...
原创 抗... 日本侵略东北后,东北各界迅速掀起了强烈的抗日浪潮,无数热血的东北儿女誓言驱逐侵略者。随之而来的是一支...
原创 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某些人物的故事如同沉寂于河底的珍珠,静默地等待着有心人的探索与发掘。王庆莲、戴以...
原创 王... 王桂荃: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广元这个地方很是奇葩,地处西蜀咽喉,秦巴锁钥,宝成铁路和川陕公路贯穿...
原创 李... 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的惨败让总管北洋水师的李鸿章深感痛苦,眼中含泪。大清国的力量远不及日本,后者...
原创 楚... 当然可以,下面是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本,内容语义保持一致,字数变化不大,并且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
原创 楚... 公元前202年深冬,西楚霸王项羽面临着最后的绝望。寒冷的冬风吹过,他的背后是成群结队的武将,然而眼前...
原创 李...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李世民无疑是最为特立独行的一位。对于李世民的评价,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较为极端的分歧。...
原创 杨... 历史上,隋朝的灭亡常被归咎于杨广,尤其是在他继位之后,作为隋朝的第二任皇帝,杨广的治理决策被认为是导...
原创 朱... 好的,我会帮你保持文章的整体字数,改写每段内容,同时加上一些细节描写,保持原意不变。 --- 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