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会根据您的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写,保留每段的原有意思,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下面是改写后的版本:
---
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恳请您先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您未来接收更多类似内容的更新,还能为您提供讨论和分享的便利。您的关注与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最大动力!
文|Severn
编辑|S
自2022年2月24日普京下令对乌克兰展开军事行动以来,俄乌冲突的前线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然而,战争的进展并没有按很多人预期的那样,呈现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全面压制。相反,这场战争一拖再拖,形势愈发复杂,让许多人对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能力产生了深刻怀疑。
除了军事能力之外,俄罗斯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业体系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在俄乌战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关键时刻,俄罗斯竟然选择从伊朗进口包括无人机、战术导弹等先进军事装备!这一突如其来的转变,让人不禁产生疑问:作为曾继承苏联大部分工业体系的俄罗斯,究竟是如何沦落到这个境地的?
苏联的工业辉煌
自18世纪6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多个资本主义大国迅速崛起。“日不落帝国”——英国展开了其全球殖民扩张,而法兰西帝国也通过对欧洲的宣战扩张其势力。
然而,与这些西方强国相比,沙皇俄国在20世纪初期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直到苏维埃俄国的诞生和苏联的成立,俄罗斯才逐渐开始追赶世界发展的步伐。
在法西斯德国的强大压力下,苏联不得不全力推动重工业和军工业的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苏联采取了“农业为工业服务”的政策和“五年计划”模式,并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科技的支持,迅速崛起为全球工业强国。
1913年,俄国的工业产值在欧洲仅位居第四,而到了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全球第二。
二战结束后,苏联工业的发展没有停滞,甚至继续加速,工业产值一度占全球的20%。当时,苏联生产的20多种工业品数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制造所有工业品的国家之一。
短短几十年内,苏联从一个文盲率高达80%的农业国家,成长为一个拥有865所综合性科技高校、120万科技工作者的工业强国。
苏联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天文学等领域,普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SS-6型弹道导弹,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颗洲际导弹的问世。同年10月,苏联发射了“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1959年9月,苏联的“月球二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而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1970年,苏联的金星探测器成功着陆金星,1971年首座宇宙空间站也成功发射。
这一系列划时代的科技成果,都是苏联的骄傲。
在那个时代,苏联堪称全球科技与工业的顶尖强国,依靠强大的工业和科技力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继承了苏联70%工业体系的俄罗斯,竟然在其曾一度自豪的工业领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苏联遗产的逐渐萎缩
2017年,俄罗斯不得不宣布从伊朗进口40台天然气涡轮机,令人瞠目结舌。
而就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更是突破了底线,竟开始从伊朗进口无人机、战术导弹等先进军事装备。
在过去一年多的战斗中,俄罗斯军队的武器与北约的武器存在明显差距,导弹命中率低,信息化系统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这些问题无一不揭示了俄罗斯军工体系的困境。
此外,俄乌战争也暴露了俄罗斯曾号称“全球第二海军”的黑海舰队的弱点。
2022年4月14日,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竟被乌克兰导弹击沉,引发全球轰动。
此事件后,俄罗斯国内掀起强烈讨论,甚至有声音要求政府向中国进口最先进的舰艇。
而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的海军成就让人震惊。自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艘简单的炮艇起步,至今已能够自主建造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055型驱逐舰。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军工事业却一落千丈。
原本以军事强悍著称、能够与美国抗衡的俄罗斯,如今面对一系列困难,很多人开始质疑:这个国家到底从苏联那里继承了哪些真正的实力?
工业体系的空心化
要深刻理解俄罗斯工业衰退的原因,就需要追溯到苏联解体后的两次工业空心化转移。
二战后,美国推行了马歇尔计划,意图主导欧洲国家的重建。为了对抗西方的影响,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旨在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团结起来。然而,这一计划的实施并不如预期,反而损害了很多国家的经济利益。
经互会的模式本质上是将各国的经济资产集中在苏联手中进行调度,这样其他成员国只能依赖苏联进行工业技术和产业分配。
这一模式在初期确实帮助了苏联以及其成员国发展了部分优势产业,但也让这些国家的工业体系变得不完善,最终丧失了独立发展的能力。
对于俄罗斯来说,苏联时期的重工业核心并不在其本土,而是在乌克兰。
例如,苏联的航空工业巨头——马达西奇公司,在苏联解体后被划归乌克兰。此外,苏联还在乌克兰建设了以哈尔科夫、卢甘斯克为中心的重工业核心,这也是乌克兰在俄乌战争中能够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之一。
苏联解体后,原本完整的工业体系被拆解,各国独立发展,导致了俄罗斯工业体系的严重不完善与空心化。
不仅如此,苏联还将能源产业移交给了中亚,航空工业则给了乌克兰,留下的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工业巨头。
过度依赖能源出口
除了工业空心化,俄罗斯的工业萎靡还与其对能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密切相关。
俄罗斯,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横跨欧亚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石油储量占全球的10%,天然气储量占23.7%,铁矿储量占32%。
苏联时期的地理范围更大,涵盖了东欧、西亚和中亚,这也使得苏联和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成为了其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50年代中期,苏联在秋明市的钻井勘探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气资源库,这一发现使得苏联的油气产量大幅增加。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逐渐习惯了用能源资源交换其他必需品和技术,导致其工业发展逐步被能源出口所取代。
这一情况至今在俄罗斯依然存在,石油和天然气仍然是其经济支柱。
尽管普京政府自上台以来一直努力调整经济结构,试图减少对能源产业的依赖,然而,从现实来看,俄罗斯摆脱这种依赖仍然任重而道远。
金融寡头的掠夺
俄罗斯工业衰退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金融寡头”对国有资产的掠夺。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政府引入了西方的“休克疗法”,旨在通过放开市场、私有化企业来恢复经济。初期,改革确实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