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朝代都有自己无法避免的棘手问题,汉朝虽然在历史上有着极其强大的实力,且延续了几个世纪,但同样也未能逃脱这个困扰。汉朝面临的主要难题,就是后宫的干政和外戚势力的干预。
这一切的根源,还得“感谢”高后吕雉,她在汉朝初期成为外戚干政的先驱,为后世的外戚提供了“优秀”的榜样,从而使得几乎每一代皇帝都不得不面对外戚问题。
其中,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便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她的权势从汉文帝时期一直延续至汉武帝时期,几乎横扫了三代帝王,权力之大,甚至可以说超过了当年吕雉的威势。
然而,尽管窦漪房权势滔天,她始终不是真正的皇帝。当汉武帝登基后,与这位曾经的奶奶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为了与她对立,汉武帝甚至下令杀掉了窦漪房的外孙,这对祖孙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
实际上,窦漪房能成为汉文帝的皇后,是由于一场意外的巧合。当吕雉掌权时,窦漪房作为宫女被选入宫中,任务便是侍奉吕雉,因此与皇室有了紧密的联系。吕雉在政治上可谓心狠手辣,但她为人也颇为宽厚,尤其是对那些曾经受过苦的女子,她往往给予格外的关照,而窦漪房便是受惠于此,得到了吕雉的宠爱。
在宫中为吕雉服务了若干年后,吕雉决定放出一批宫女,送往各个诸侯国,实际上是为诸侯王挑选妾侍,其中也包括窦漪房。
然而在这次选拔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导致窦漪房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窦漪房的家乡位于清河郡,离赵国较近,她希望能被分配到赵国,这样便能方便时常回家探亲。她向负责分配的宦官提出了请求,宦官当时答应得非常痛快,却最终遗忘了此事。窦漪房的名字并未被列入赵国的名单,而是意外地被列入了代国的名单。
直到临行前,窦漪房才得知这个错误,她愤怒不已,痛哭流涕,埋怨负责分配的宦官。然而诏令已经下达,她无法更改,只能与其他四个宫女一起前往代国。
窦漪房当时无法想象,这个小小的错误将为她的未来带来巨大的转机。代王刘恒表面上看似平凡无奇,代国离家较远,也似乎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然而赵国自从刘邦的爱子赵王刘如意死后,便一片混乱,赵王的爵位犹如灾难的象征,接任的刘友和刘恢都因吕雉的迫害而死去。而代国则不同,刘恒与母亲薄姬均不受刘邦宠爱,母子俩生活低调,与吕雉没有利益冲突,因此得以平安无事,安稳度日。
而刘恒一见到新来的宫女,尤其是窦漪房,便对她格外宠爱。窦漪房很快为他生下了女儿刘嫖和两个儿子刘启、刘武,这更让她在刘恒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刘恒的其他妻妾所生的四个儿子全部夭折,代王后也离奇去世。窦漪房成为了唯一幸存且最受宠爱的女人。关于代王后死因,后人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认为,代王后原本姓吕,是吕雉派到代国监视刘恒的人,刘恒之所以能顺利存活下来,是因为他早已密谋在吕雉去世后,通过清算吕家来保全自己。
这种说法虽未得到确凿证实,但无论如何,代王后死后,窦漪房和她的儿子们已经没有了任何区别,几乎成了刘恒最亲近的人。
一年后,吕雉去世,吕氏家族被彻底清算,刘恒成功被迎立为皇帝,成为汉文帝,而窦漪房也随之登上了皇后宝座。由于刘恒没有嫡子,长子刘启便成为了太子。大臣们也纷纷要求立刘启为太子,而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则认为“母凭子贵”,于是窦漪房顺利登上皇后之位。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窦漪房因患眼疾而失明,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宠爱。尽管如此,窦漪房和她的儿子刘启的地位依然稳固。
汉文帝去世后,刘启继位为汉景帝,而窦漪房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太后。在这一时期,窦漪房充分发挥了太后权力,开始提拔窦氏一族的成员,逐步壮大自己的政治势力。
窦漪房不仅在宫廷中掌控大权,还开始干预立储之事。她极力推动自己的小儿子刘武继位,甚至希望汉景帝能够将皇位传给刘武。然而,汉景帝的臣子中仍然有不少坚持传统礼法的人,比如窦漪房提拔的侄子窦婴,他劝谏汉景帝不能违背祖宗的规矩。
窦漪房听后大为震怒,立即贬黜了窦婴。然而,随着七国之乱的爆发,窦婴又被重新启用。
在汉景帝时期,窦漪房权势如日中天,而当汉武帝继位后,成为了太皇太后的窦漪房仍旧执掌权柄,试图继续干预政事。汉朝初期奉行的“黄老思想”在她的支持下深得贯彻,但随着社会的变革,汉武帝认为必须改变治国方针,转而推崇儒学。
这一改变严重触犯了窦漪房的利益,因为她的权力主要来自于黄老思想的推崇者。面对汉武帝的改革,她坚决反对,并开始破坏汉武帝的政策基础,甚至将汉武帝亲信王臧和卫绾囚禁,最终两人死于狱中。
汉武帝与窦漪房之间的矛盾愈发加深,尽管窦漪房仍然享有较高的地位,但她的权力在汉武帝即位后开始逐渐受到削弱。窦漪房在世时,汉武帝未曾彻底动摇她的势力,然而,随着窦漪房去世,汉武帝开始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报复她,包括废除外孙女陈皇后,以及以“非孝”罪名杀掉她的两个外孙,成功地削弱了太皇太后的残余影响。
窦漪房的最终结局,可谓自作自受。虽然她借着文景之治的辉煌得以高升,但她的政治眼光有限,经常在关键时刻做出错误的决策。她的命运,注定与汉景帝和汉武帝的后代们有所关联,最终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