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会对那些身处官位之人心生羡慕,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官,只要能够在体制内任职,便往往让人感到他们显得格外优越。即使是当年在天界大闹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最终也因太白金星的启发而被玉皇大帝招安,接受了“弼马温”的职位。那时,他的官职虽小,却遭到了其他神仙的嘲笑,因而愤怒之下再次反出天庭,归回他的故乡花果山。
那么,孙悟空的官职到底算大还是小呢?我们不妨从古代各类与马相关的官职入手,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待遇和地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古代中国的马匹,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早在夏商周时期,马匹就已被驯化,成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军事装备。
在那个时代,马匹还是一种稀缺的资源,马的数量直接影响到一个部落或国家的军事力量。一辆马车被称为“一乘”,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千乘”,那它便是一个军事强国;而拥有“万乘”的国家更是可以称为霸主。为了专门管理马政,这些早期王朝设立了诸如牧正、牧师、太仆、司马等职务,这些官员在九卿中地位仅次于三公,这足以说明马政在当时的重要性。
再来看统一六国的秦王朝,秦国原本是周王朝的马匹养殖基地,专门为中央政府培育战马。凭借着高超的养马技术,秦国逐渐壮大,最终依靠多种因素的推动,打败了其他六国,建立了雄伟的秦帝国。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在马背上建立起来的王朝。
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击败匈奴,专门设立了大司马这一职务,负责战马的挑选、繁育及训练,以至于对马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那时,汉朝甚至不惜用价值等同的黄金来换取一匹优质的汗血宝马。
进入盛唐时期,国家的国力极为强盛,饲养了超过七十万匹的战马,因此设立了众多相关职位,如驾部郎中、员外郎、尚乘局和尚乘奉御等,专门负责战马的选育和饲养。有一个李隆基身边的仆人凭借出色的马匹管理技能,竟被封为大将军。更为离奇的是,宦官李辅国因对马的饲养有功,最终也被封为大王并辅佐朝政,掌控了极大的权力。
当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元朝时,作为游牧民族的他们生活在马背上,对马匹的管理尤为重视,设立了众多职业来管理马政,如太仆寺卿、度支监、经正监、内正司、宣徽院、尚乘寺、府正司、典牧监、群牧监等,多数职位均为二品或三品,拥有相当的权力。然而,由于朝廷对马政的过度重视,导致了其他民生行业被挤压,民众负担沉重,最终导致了这个王朝的覆灭。
在当今社会,战马已不再是常见的存在,它们更多地出现在赛马场上,而负责管理这些马匹的则是体育部门。孔子曾说:“学而优则仕”,意味着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担任官职,这一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现在回想起在这两千多年中,许多人因在养马技术上的杰出表现而获得了官职,可以说这是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特殊方式。
从以上事实可见,掌握一门技术是多么的重要,除了能够安稳地养活家庭外,还可能为仕途铺平道路。如果在天庭的孙悟空能够认真研究一下养马技术,把天马养得膘肥体壮,说不定就能赢得玉帝的青睐,而他的故事也便不会以取经的情节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