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的实际掌权者,无论是同治皇帝还是光绪皇帝,在她的控制下均成为了傀儡。慈禧于1908年去世,距离清朝灭亡不过三年。历史上对她的评价颇具争议。有的人称赞她政治手腕高超,认为她的治国能力远超光绪皇帝,为大清王朝续命了数十年。然而,生活中的慈禧却异常奢靡,对享乐极为讲究,她个人的开销几乎可以占到大清一半的年收入。因而,百姓对她的怨声载道,愤恨之情可想而知。
慈禧的一生可谓是荣华富贵,她热爱生活,享受奢华。她对穿衣、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甚至不惜挪用军费为自己庆祝生日。在清朝末年,国难家愁,百姓苦苦挣扎,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而慈禧的一顿饭竟有一百多道菜,厨房中需要十五位厨师忙碌不已。一个月仅在饮食上就要耗费八万两白银。同时,她在对外事务中不断签署割地赔款的条约,使得百姓的生活愈加艰辛,苦不堪言。
因此,百姓对慈禧深感不满,等到她去世后,许多人都松了一口气。然而,传统上,对逝者的葬礼是极为讲究的,尤其是像慈禧这样地位尊崇的人。她的葬礼不仅要选择一个最佳的吉日,而且还需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毕竟,作为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的葬礼理应显得格外隆重。为了确保可以给她一个体面的安息,筹备工作足足进行了整整一年。
送葬的当天,队伍壮观而繁盛,陪葬品价值连城,为了运输这些珍贵的物品,动用了大量的马匹与骆驼。然而,从皇宫到清东陵的路途遥远,途中的牲畜不断排泄,随便的粪便来不及处理,飘散的臭气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窒息。围观的百姓对此纷纷窃窃私语,甚至有人戏言,慈禧的死将使她在历史上留下“遗臭万年”的名声。面对这种情形,尽管李莲英心急如焚,想尽办法想要解决这一尴尬问题,但当时的局势使他感到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