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初期,岳飞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带领大军奋勇抵抗金朝入侵,他的故事被后人改编成了广为流传的小说《岳家将》。然而,现实中的南宋历史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岳家将”这一武将家族。实际上,在那个时期,岳家只拥有岳飞和岳云两位著名的军事人物,远不能算作一个代代相传的武将世家。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清朝时期,居然出现了一个被称作“岳家将”的武将家族,而这些勇猛的将领竟然是岳飞的后代。这一切引发了人们的好奇,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这一历史转折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时,吴三桂发动了著名的“三藩之乱”,叛军占领了成都、汉中等重要地带,威胁着陕甘一带的安全。在这一关键时刻,永泰营的游击许忠臣收到了吴三桂的招降信,而这一情况迅速被岳飞的后裔,永泰营千总岳升龙知晓。岳升龙立即向提督张勇报告了此事,并迅速动员当地兵民展开行动,最终将许忠臣成功捕杀。岳升龙是岳飞的长子岳霖的后代,而岳升龙的父亲则是岳镇邦。
岳镇邦是清朝初期一位重要的军官,他最早担任千总职务,后因身体原因辞去了职务,回到了家乡。然而,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岳镇邦应朝廷召唤,再次被启用,先后担任游击、副将等职务,积极参与平定叛乱的战斗,并屡次取得显著胜利。凭借这些卓越的军事成绩,岳镇邦最终被提升为副总兵、总兵等职,成为清朝的一位高级武官。岳镇邦有两个儿子,长子岳升龙在三藩之乱中屡建奇功,被任命为总兵官;而次子岳超龙则在年轻时隐姓埋名,以刘杰之名参军,凭借出色的战功,最终获得晋升。
康熙三十五年,岳升龙参与了征讨噶尔丹的战争,并因屡立战功,晋升为四川提督。然而,到了康熙四十九年,岳升龙选择辞去职务,回归故里,直到两年后因病去世。岳超龙在年轻时凭借非凡的能力逐渐获得了晋升,最终被康熙帝召见,并公开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此后,他先后担任天津总兵、湖广提督等职务,并在雍正十年因病去世。
岳家第三代的代表人物岳钟琪,成就更为显赫。康熙四十八年,他通过捐官的方式步入官场,获得了同知职衔。最初,岳钟琪选择了文官之路,但受家族背景的影响,他最终决定弃文从武,先后担任松潘镇中军游击、四川永宁协副将等职。没过多久,准噶尔部派兵入侵西藏,岳钟琪便作为先锋参加了与清朝的激烈战争。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岳钟琪屡次战胜敌军,攻无不克,最终挺进拉萨。
康熙六十年,清军胜利归来,岳钟琪因其卓著的战功被封为左都督,并升任四川提督,还获得了孔雀翎的殊荣。雍正年间,他又作为年羹尧的副将参与了平定青海叛乱的战斗,取得了显著战果,“出师十五日,斩八万余级,大酋助罗卜藏丹津为乱者皆就擒”。因其卓越的表现,雍正帝不仅加封岳钟琪为三等公,还赐予他黄带勋章。
然而,雍正三年,年羹尧被赐死,岳钟琪被任命为川陕总督,掌管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的军政大权。雍正七年,岳钟琪被封为宁远大将军,创下了一项历史纪录:“终清世,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钟琪一人而已”。然而,到了雍正十年,由于某些原因,岳钟琪被捕并囚禁了五年之久,直到乾隆帝即位后才获释。
乾隆十三年,已经62岁的岳钟琪东山再起,受命平定大小金川的叛乱,并在短时间内成功解决了这一危局。乾隆帝恢复了他的官职,并晋升为太子少保,重新封为三等公,并赐号“威信”。岳钟琪于乾隆十九年去世,享年七十岁。乾隆帝在他去世后,盛赞其为“三朝武臣巨擘”。岳超龙的儿子岳钟璜也同样继承了家族的勇猛,官至广西提督、四川提督等重要职务。
这一个家族,代代英勇将士,传承了岳飞的英勇血脉,不仅在南宋时期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也在清朝时期继续谱写着属于“岳家将”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