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灭亡
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之后不久便去世,随即诸葛亮接管了政权,成为了蜀汉的实际领导者。在诸葛亮的带领下,蜀汉逐渐强盛,不仅曹魏屡屡被压制,甚至一度难以应对蜀汉的进攻。然而,命运没有给蜀汉更多的宽容,诸葛亮去世后,他一手筹划的北伐战略也未能取得胜利,最终以失败收场。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领导权交给了蒋琬和费祎等人,而姜维则肩负起了北伐的重任。
姜维虽然屡次北伐,虽然胜多败少,但依旧无法改变蜀汉的困境。蜀汉这个小国,已然承受不起连连的失败,战局逐渐陷入僵局。最终,连曾随诸葛亮北伐的老将廖化等人,也开始对继续北伐持反对态度。在各方压力下,部分大臣联合起来,试图削弱姜维的军权。姜维不甘失败,带领军队躲进沓中,坚持抵抗。
蜀汉的内乱很快被司马昭察觉到。作为一位急于巩固自己权位的曹魏将领,司马昭决定发兵征讨蜀汉,这也标志着蜀汉的最终灭亡。司马昭指挥的灭蜀之战分为三路军队,由钟会率主力攻打汉中,而邓艾和诸葛绪则分别负责攻打姜维。然而,邓艾和诸葛绪虽然兵力强大,但未能轻松取胜。在钟会突破汉中防线时,姜维已经稳固了剑阁防线,使得魏军进展迟缓。此时,邓艾果断选择了一条危险的小路——阴平小道,从蜀汉腹地突破,最终让战局发生了决定性变化。
邓艾的突然突破让刘禅意识到情况危急,立即派遣诸葛瞻迎击。然而,诸葛瞻未经过充分准备便匆忙出战,很快便遭到邓艾的击败。诸葛瞻的失败令刘禅彻底失去信心,最终决定投降。这一决策令众人大感震惊。
从外界来看,刘禅的投降似乎是个出乎意料的选择。毕竟,蜀汉仍然拥有一定数量的有生力量,姜维的军队未曾完全失败,仍在坚守剑阁,并随时准备反击。而且,蜀汉的其他边疆地区,还有不少军队驻扎,像霍弋、罗宪等名将也未归队。如果这些军队能够及时支援,姜维或许有机会联合他们一起反击魏军,扭转局势。更何况,东吴还在不断地支援蜀汉,吴国不仅派遣了兵力来援,还在寿春发动攻击,迷惑曹魏以使其分兵回防。然而,尽管有这些外援,刘禅依然做出了投降的决定,这令人十分震惊。到底,如果刘禅死守成都,等待援军,是否真的能改变战局呢?
事实上,即便刘禅固守成都,等待姜维、南中和东吴的援军,他依然难以逆转战局,最终无法战胜邓艾。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蜀汉的民心已经动摇
最初,刘禅和蜀汉朝廷确实打算继续抵抗,他们甚至派遣了援军前往剑阁防线,并且在邓艾突破蜀汉腹地时,迅速派遣诸葛瞻前去迎战。然而,诸葛瞻的战败,震动了整个蜀汉朝廷。当时,蜀汉朝堂的许多大臣纷纷提出不同的意见。一部分人建议撤退至南中,因为那里依然有蜀军驻扎;另一部分则认为应该向东吴求援,毕竟两国早有联盟,吴国也持续给予支持。更让人震惊的是,甚至有一部分大臣建议直接投降曹魏,其中最为代表的便是谯周,他提出的观点最终促使刘禅做出了投降的决定,导致蜀汉迅速灭亡。
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当时没有人提出坚守成都的建议呢?为什么在朝堂上,所有人都选择了逃避或投降,而没有人提议抗争到底呢?
其实,这正是因为蜀汉的民心已经动摇,许多人早已失去了对蜀汉能否战胜魏国的信心,放弃了继续抵抗的希望。刘备当年击败曹魏的汉中之战令蜀汉百姓充满了希望,人们愿意为蜀汉效命,期待着北伐成功,统一天下。然而,随着诸葛亮去世,蒋琬和费祎上任后,蜀汉逐渐失去了活力。姜维虽多次出征北伐,但每次都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取得显著成果。此时,反战情绪在朝堂中蔓延,蜀汉人民的信心逐渐崩溃。尤其是257年,谯周发表的《仇国论》对蜀汉的打击极大,文章中提到蜀汉与魏国相比差距悬殊,蜀汉已无法击败魏国。文章一经传布,蜀汉人民的士气严重下降,甚至连不少朝臣也开始反对继续北伐,认为继续抗争已无意义。
回顾蜀汉的历史,刘备入蜀时,经过三年艰苦的战斗,才最终攻下雒城,而在这个过程中,蜀汉付出了巨大代价。然而,当邓艾进入蜀汉时,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效抵抗。大多数蜀汉大臣纷纷选择投降或逃亡,几乎没有人提出继续战斗的意见,这表明蜀汉已经丧失了抗争的决心。
二、蜀汉的有生力量不足
蜀汉的军队虽然不小,但与曹魏相比,差距明显。为了伐蜀,司马昭动用了二十万大军。姜维虽然屡次击退魏军,但自己也被困在剑阁一带,一旦撤退,魏军将迅速占领蜀汉腹地,蜀汉的抵抗几乎无力为继。
除了姜维,蜀汉的其他军队大多分布在边疆,距离成都遥远,无法迅速调动支援。即便刘禅选择坚守成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尤其是诸葛瞻已经带走了大部分精锐兵力,禁军几乎所剩无几,刘禅的军力已经所剩无多。霍弋、罗宪等将领手中的兵力,与邓艾的军队相比依旧差距悬殊,纵使他们赶来支援,也未必能改变局势。而且,钟会的大军已然进入蜀汉腹地,魏军的优势愈加明显。
三、东吴的陆战能力有限
虽然东吴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但其陆战能力始终无法与魏国相比。自曹操与刘备时期起,吴国的陆战能力就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即便陆逊等名将多次北伐,也未能取得显著成果。蜀汉灭亡之际,东吴分兵两路支援蜀汉,但吴军的陆战力量有限,对战局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吴军虽然具备自卫能力,但面对魏军的强大陆战力量,未能有效威胁魏国。
结语
综上所述,即便刘禅选择坚守成都,等待东吴、姜维和南中的援军,依然难以逆转蜀汉的困境。蜀汉的失败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蜀汉的民心已然动摇,失去了抵抗的决心;二是蜀汉缺乏足够的有生力量来有效防守成都;三是东吴的陆战能力不足,难以对魏军构成实质性威胁。对于这些,您怎么看呢?欢迎分享您的观点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