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一百二十):高处不胜寒
在赣宁之役结束后,北洋军阀的胜利余威仍在,总体形势也逐渐朝着停滞不前的方向发展。作为时代的领军人物,袁世凯已经不再是那个在清朝皇权下谨小慎微的朝臣。现如今,他名义上已是全国的共主,饱含自信与雄心的袁世凯,却也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他统治下的北洋军阀在地方上横行霸道,巧妙地掩盖了许多问题。然而,各种形式的抗议和反抗活动却接连浮出水面,特别是在军阀克扣军饷后,底层士兵的不满情绪愈演愈烈。在短短三年间,十多个省份接连爆发了二十多起哗变,流民们纷纷加入其中,迫于压迫的民众也开始揭竿而起。其中,对北洋集团冲击最为显著的便是白朗起义中誓言反抗的“白狼军”。
这支义军的领导者白朗因其在战斗中表现出的果敢和机智而得名“白狼”。他的“白狼军”起源于河南,不仅吸引了众多普通百姓,还有许多北洋军的正规军士兵自愿参与其中。在起义的初始阶段,白狼军声势如虹,多则骁勇善战的数万,少则也是千余人,气势如虹,骁勇进攻。来自皖系军阀的西北军曾试图讨伐,然而损失惨重,甚至几支部队面临全军覆没的惨痛结局。白狼军的战绩一度盖过了南方军。双方曾积极寻求接触,黄兴曾派遣专人与白朗建立联系,以期互相支持,组成对袁世凯的讨伐力量。在他们的活动区域,白狼军如鱼得水,大有冲出河南,继续发展壮大的氛围。
随后,袁世凯愤怒不已,当即革职河南都督张镇芳,派出麾下猛将段祺瑞担任总指挥,调动驻守河南、湖北与安徽三省的北洋军共计两万余人,发起进攻,甚至请求俄军派遣飞艇助阵。此时的白狼军已经有了相对规范的编制和战术,设有步兵、骑兵、炮兵等各类部队,严阵以待,“扎寨立营,放哨巡逻,如同正规的军队”。在战术上,他们擅长声东击西与迂回突袭,常常令追击的北洋军在长途奔袭中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此外,白狼军将士斗志昂扬,在枣阳抵御来自湖北北洋军的进攻时,甚至出现了肉袒冲阵的壮烈场景,导致湖北军团长李俊英勇战死。
最终,白狼军的持续壮大令袁世凯深感震惊,四省围剿的序幕开始拉开,驻扎东南的北洋元老张勋应邀前来支援,北洋集团多个省份皆派兵增援,调动了超过二十万士兵参与围剿。段祺瑞、陆建章、王占元等众多北洋军将领纷纷披挂上阵,白狼军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随之而来的危机。长途转战和消耗战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经过几轮激战,白狼军在河南多地苦苦支撑了数月,曾有多个首领在战斗中牺牲,最终白朗本人也因战伤而在行军中离世。这场历时两年多的白朗起义,白狼军的规模与影响力皆不可小觑,即便是以袁世凯嫡系军队为核心的二十余万人围剿,仍然付出了艰辛的代价,才最终将其剿灭。这一事件也标志着北洋军最后的狂妄,袁世凯在聚兵自重的道路上似乎正愈加肆无忌惮,愈走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