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关于三国第一武将的争议一直未曾停歇。许多人推崇吕布,因他在虎牢关单挑三英的壮举;也有支持关羽的,因为他在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并且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还有人认为赵云更为杰出,因其在小说中的长坂坡一战封神,一生未逢一败。然而,有一位虽然实力卓越却常被忽视的武将,他便是黄忠,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论三国第一武将,非他莫属。
之所以这样评价黄忠,是因为他的事迹不容忽视。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的伟大。黄忠,字汉升,河南南阳人,早年的经历并不为人所知。黄忠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正值刘表任荆州牧之时,那时他已年过中年,作为一个没有显赫背景的普通百姓,想要在荆州这样的地方闯出一片天地并非易事。要想在相对和平的南方成为中级军官,既需要军功,也需要能力。但黄忠一直未能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因此直到年老时,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黄忠的这种境遇与东汉的人才选拔制度密切相关。东汉时期,人才选拔并非依靠后来的科举制度,而是依靠士族制度,因此要想入仕,必须要有良好的家世背景。然而,黄忠出身平凡,且为人过于正直,难以得到上层统治者的青睐。直到黄巾起义爆发,一些寒门出身的人才终于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另一个原因是黄忠未能遇到合适的伯乐。他年轻时便投身刘表的军队,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黄忠本以为依靠自己的能力可以闯出一番天地,但不幸的是,他所跟随的领导都缺乏雄心壮志。刘表和韩玄等人都只是一些偏安一隅的地方势力,胸无大志,无法为黄忠提供施展抱负的舞台。因此,黄忠的前半生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后来投身刘备麾下。
在战场上,黄忠以身作则,常常身先士卒,勇猛过人,斩将夺旗。当他跟随刘备时,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刘备与黄忠会师后,刘璋派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人来阻挡,结果都被黄忠一一击败。黄忠还随刘备进攻绵竹,绵竹的守将李严、费诗等人纷纷投降。当刘备进入成都时,黄忠因功被封为讨虏将军。
公元218年,黄忠跟随刘备大军进军汉中,与曹操军对峙。这一年,他经历了自己一生中最为光辉的一战。当刘备军与夏侯渊交战时,夏侯渊因在西凉战胜马超、韩遂等人而声名显赫,被誉为“虎步关右”。他所带领的部队,几乎都是从西凉带来的精锐。然而,年近六十的黄忠在与夏侯渊的战斗中,始终没有退缩,勇猛过人,最终通过巧妙的闪击,将夏侯渊斩杀在定军山。黄忠此时的年纪已接近六十,而夏侯渊不过四十出头,黄忠依旧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这一战,使得黄忠名声大噪,并被升任征西将军,刘备在称汉中王后还改封他为后将军,赐关内侯。
黄忠的病逝是在第二年,他享年约六十岁,死后被追赠谥号“刚侯”。这场与夏侯渊的战斗,也成为了黄忠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战。如果说关羽、张飞在东征西讨中屡建奇功,黄忠则是刘备建立西川基业、实现霸业的最大功臣之一。黄忠年轻时,曾辅佐刘表的侄子刘磐,在湘赣边界与孙策、太史慈为敌,进行的都是极为艰苦的战斗。之后,他加入刘备麾下,继续充当“先登陷陈”“劝率士卒”的角色,面对高风险任务毫不退缩。从未懈怠,他一直恪守勤奋,默默地做好准备,最终为刘备的霸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黄忠虽然没有天生的显赫背景,但他凭借个人的天赋、坚韧的努力以及组织的培养与平台,最终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成为三国中不可忽视的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