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历史上几度更换归属,最终落到了刘备手中。但是,许多人普遍认为刘备实际上是从东吴“借”来的这片土地。《隆中对》一文中明确指出,荆州在蜀汉发起北伐中原时,具有举足轻重的优势,而刘备与诸葛亮对此地的珍视更是显而易见。为了固守这块战略要地,刘备特意派遣了关羽驻防。然而在一次攻打曹操的战役中,东吴的孙权抓住机会,对荆州展开突袭,最终导致荆州失手,关羽也因此英勇牺牲。面对这一失利,刘备愤怒至极,亲自率领大军对东吴发起进攻,然而这场战役以惨痛的失败告终。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尽心竭力地推动北伐,但在深思熟虑后,他心中有疑问:在发起北伐之前,是否应该先夺回荆州呢?
首先,尽管诸葛亮内心渴望重夺荆州,但他清楚地知道,蜀汉此时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实现这一目标。作为蜀汉的重要智囊,诸葛亮深知荆州对北伐的重要性,一旦失去这一战略重地,重振的希望将变得无比渺茫。关羽的牺牲对蜀汉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直到刘备亲自出征,结果却在夷陵之战中遭遇了惨痛的失败,加重了蜀汉的损失。因此,试图再次夺回荆州,蜀汉显然力量不足,即使勉强得手,面对东吴的强大压力,也难以维持长久的稳定。而到了那个时候,北伐的梦想几乎会化为泡影,难以实现。
其次,若蜀汉强行攻占荆州,将很有可能引发敌对势力的两面夹击。在此阶段,蜀汉不仅要面临东吴的挑战,还有来自曹魏的严峻威胁。如果与东吴展开激烈冲突,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曹魏趁机而动,从中渔利,或者蜀汉同时遭受东吴和曹魏的联合攻击,这将会对本已脆弱的蜀汉造成致命的打击,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意义远超单纯夺回荆州,因此他不愿意与东吴完全决裂。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努力维持与东吴之间的友好关系,他清楚,如果因为荆州的问题和东吴闹得不可开交,蜀汉将无法在东部获得安宁,而北伐也将无法顺利推进。因此,既然与东吴已经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和解,自然就不必再去争夺荆州。对于蜀汉而言,北伐中原、复兴汉室才是他们心中最为根本的目标与理想。
最后,蜀汉进行北伐的路线并非仅局限于荆州,实际上还有其他可供利用的路径。在复杂的多方势力博弈中,诸葛亮必须灵活应对,寻找最佳时机和机会,以实现他的北伐愿景。在这条充满艰险的道路上,诸葛亮的智慧和战略思维尤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