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被人们尊称为“刘皇叔”,这个称号显得既高贵又具有吸引力,给人一种不凡的感觉。然而,大家心中不禁会想到,刘备真的具备如名字所显现的尊贵身份吗?这个皇叔的地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事实上,在东汉末年,众多诸侯中,确实有两位可以称之为皇叔的人,他们的血缘与刘备相比,更为贴近。那便是荆州的刘表以及后来的刘璋,刘备曾从他的手中夺取基业。在《三国志平话》中,刘协公认他们之间的亲属关系。可是,这个“皇叔”的身份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实质的好处。在那个乱世纷争的年代,实力才是王者的代名词,皇帝的权威早已被架空,如果没有实质的权势,皇叔又能有什么用呢?
接下来,探讨一下刘备“皇叔”称号的来源。《三国志》记载,刘备是有着一百二十多个儿子的刘胜后代中的一员——刘贞的后裔。在裴松之为《三国志》所做的注释中,他也引用了魏国《典略》的相关记载,进一步证明了刘备与临邑侯的旁系亲缘关系。后来,当罗贯中撰写《三国演义》时,他在这个背景上进行了加工,便将刘备塑造成了刘皇叔这一形象(在第二十四回中提及刘备的身份时,虽然文字冗长,细节不再一一叙述)。
当然,我们都明白《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很多学者对于刘备皇叔身份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即使刘备作为皇叔的说法成立,这个身份并不算多么高贵。毕竟,仅刘胜之子就有一百二十多个,还未计算其他的藩王,经过这么多代传承,甚至可能有些人曾是汉献帝的祖父辈,那汉献帝是否能够称呼刘备为皇爷爷呢?古代社会中,无论你与皇帝的辈分有多高,若他最终成为了皇帝,你仍然是他的臣民。
此外,中山靖王与汉献帝之间已经隔了相当多的代际,他们之间不仅失去了亲密血缘关系,甚至更有了长久的疏远,除了同样姓刘以外,并无太多直接关联。
更有趣的是,在罗贯中自己撰写的《三国演义》中,对于刘备的身份也有质疑。在第二回中,被张飞捆住的督邮在试图敲诈之前大声咆哮:“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而在第四十三回,陆绩对诸葛亮的询问中提到:“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
依照《三国演义》的叙述,“孝景皇帝生下十四子……弘不仕,刘备为刘弘之子。”细算起来,刘备与刘协相隔竟有19代与14代之遥。那么,这样的关系是否能够支撑刘备的皇叔称号?也许刘备应当称呼高爷爷为宜。
综上所述,所谓的“皇叔”称谓不过是为了迎合书中强调的“尊刘抑曹”的思想。在曹操的墓地以“七十二疑冢”闻名于世的同时,实则却是人们对他薄葬的记忆。在《三国演义》问世之前的宋代,统治者为了控制思想大力宣传刘备一方作为正统,这一切不过是权力者统治与王权合法化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