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作为秦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名字在历史上响亮而沉重。自秦始皇时期起,他便担任大秦丞相,参与了国家的法制和决策,助力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强盛的帝国。甚至连“皇帝”这一称号的创立,也是由他与其他高官共同商定的。李斯在推动国家建设方面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扶持二世胡亥登基的过程中却犯下致命错误。令人遗憾的是,这位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丞相最终未能善终,命运的急转弯,背后竟然有一人——赵高。
李斯身为丞相,是当朝重臣,且与秦始皇有着深厚的关系。在秦朝的政治格局中,他既是权力的支柱,又享有与皇室联姻的特殊地位。赵高,作为秦宫中的权臣,早已视李斯为自己最大的威胁。李斯是一个坚定的法家信徒,一心想着国家富强和稳定,因此在朝中的形象一直严谨正直。然而,赵高深谙权术,心机深沉,对于李斯来说,除掉这个权力的竞争者并非难事。对于普通人来说,打倒一位国政重臣似乎不可思议,但对于赵高来说,却能轻易做到。
当时,秦国的东部正发生战乱,李斯急于面见皇帝,报告战况。然而,二世胡亥一登基,便受到赵高的蛊惑,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身心全无心思处理朝政。大部分国家事务都交由赵高代为管理,而赵高早就期望此事能一举达成。正当李斯感到无奈时,赵高主动找上门来,问他为何不将战事汇报给皇帝,给了李斯一个机会。赵高此时的举动让李斯心生敬意,也让李斯对赵高刮目相看。于是,赵高顺势承诺,可以帮助李斯顺利面见皇帝。
此前,为了巩固自己在胡亥心中的地位,李斯曾献上一套“督责之术”,意在展示自己对帝国的忠诚和对皇帝的支持。然而,赵高却巧妙地利用了李斯的这一策略,暗中施展了自己的阴谋。在胡亥沉浸于奢华宫廷生活时,赵高派人召李斯进入宫中。李斯的突如其来的出现,打破了胡亥的欢乐时光,令他不快。几次之后,李斯在胡亥心中的形象逐渐恶化。赵高见状,趁机向胡亥进言,称李斯对皇帝的行为不满,尤其是在胡亥继位时,李斯曾助推皇位的稳固,但如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一番话激怒了胡亥,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李斯的不满。
在赵高的煽动下,胡亥开始怀疑李斯的忠诚,并认为丞相的权力已经过大,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赵高趁机又指出李斯的儿子李由治理的地区盗匪猖獗,涉嫌与叛贼勾结。与此同时,李斯向胡亥递交的奏章中提到,当前的徭役和赋税过于沉重,百姓困苦,建议减轻负担。胡亥认为李斯的提议是在质疑先帝的政策和自己的继位合法性,因此心生怒火,最终将李斯及其亲信一网打尽,囚禁在大牢之中。
在监禁中,李斯遭受了赵高亲手设计的酷刑。作为一名文化人,李斯难以承受这样的折磨,最终被迫承认罪行。就在他企图通过上书控诉赵高时,赵高提前抢先将李斯的奏章拿到手,甚至假装聆听李斯的辩解。李斯误以为是皇帝派来调查自己清白的,于是将自己被迫认罪的过程一一陈述。最终,赵高再次施以毒打。直到皇帝派人来调查时,李斯已经无法分辨真假,最终在极大的压力下,承认了所有罪行。李斯被判“五刑”,即割鼻、断足、鞭打、斩首,最后在咸阳的大街上被剁成肉酱,三族俱灭。这个曾经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大秦丞相,竟然就这样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