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蓝玉、胡唯庸和李善长三人联手造反,理论上,从他们的武力、智谋和对朝廷的掌控来看,这场造反的成功几率相当高。然而,站在更客观的角度来看,三人要联合起来造反几乎不可能,或者说,现实环境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三人心怀各自的算计
蓝玉、胡唯庸和李善长,都是明朝初期的著名人物,各具特色。首先是蓝玉,他年轻且极具战功,尽管年纪轻轻,却凭借卓越的战功和英勇的表现,赢得了朱元璋的高度重视。朱元璋甚至破格提拔他,把他视为重要的将领,并且让他成为太子朱标的支持者之一。蓝玉的名声和威望,让他成为了开国功臣之一。
李善长则显得稳重许多。他是朱元璋最早的支持者之一,凭借深厚的谋略和如同萧何般的政治才能,逐步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李善长不仅政治眼光独到,而且人际关系广泛,门下弟子众多,威望极高,可以说,他在朝廷上几乎可以左右风云。
相比之下,胡唯庸的起点稍显逊色。他并非从一开始就与朱元璋一起打江山,且也没有显赫的智谋。但胡唯庸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擅长社交和权谋。他通过与李善长的老乡关系,获得了提拔,并且通过不断讨好朱元璋,最终成为了宰相。虽然胡唯庸具备较强的行政能力,但他依赖于周围的关系网,且性格中有一些小人的特点,尤其善于投机取巧。
在这三人中,胡唯庸显然是个极其圆滑的小人,他没有任何反叛的心思。相反,他是个典型的“墙头草”,会根据形势的变化而选择立场。而李善长和蓝玉,虽然各自具备反叛的实力与能力,但他们在内心深处并不渴望成为帝王。李善长虽有智谋和一定的军事能力,但他明白,与朱元璋相比,他缺少足够的统治气质与冒险精神,所以他并不打算反叛。而蓝玉,尽管具备强大的武力,但更像一个依赖宠信的将领,既缺乏谋略,又没有足够的雄心来发动反叛。
可以说,蓝玉虽有些许骄傲和不满,但并没有心思去推翻朝廷。李善长则对前朝充满信心,并且习惯于幕后操控,享受现有的权势。胡唯庸,则完全没有胆量去反叛,他更像是一个“打工人”,始终在朝廷中维持着自己的地位,而不会冒着危险挑战皇权。
如果三人联合造反,是否有机会成功?
虽然我们可以假设三人联合造反的情形,但从实际角度来看,他们并不具备成功的条件。即使三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他们真的联合起来反叛,朱元璋也必定会感到威胁。这三人的联合力量不可小觑:蓝玉和李善长的战斗力和智谋,胡唯庸的政治手腕和广泛的人脉,都使得他们成为强大的对手。就算胡唯庸是个墙头草,他也是权力体系中的重要人物,足以在政坛中左右局势。
如果三人真心联合,可能会成为最强大的造反组合,甚至可能推翻朱元璋的江山。然而,朱元璋对这三人的监控无比严密,早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前,他就已经开始着手应对这三人的潜在威胁。当时胡唯庸已经被处决,而李善长和蓝玉则先后因“谋反”罪名被处置。
从历史上看,朱元璋是一个对潜在威胁采取极端措施的帝王,他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可能威胁自己统治的人。无论李善长、蓝玉还是胡唯庸,他们的结局在这种政治氛围下早已注定。如果他们在历史上有过反叛的心思,面对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成功。
三人是否能成功联合?
最终,三人的联合造反在历史上几乎不可能实现。即使从理论上来看,他们的综合实力能够威胁到朝廷,但由于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政治目标差异,加上对手是如朱元璋这样心狠手辣的帝王,三人联合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他们三人在面临共同敌人时,如何分配权力,决定谁做皇帝,将成为一大难题。因为每个人都具备相当的影响力和自信,不可能轻易屈服于另一个人之下。
综上所述,三人虽然各自有着强大的能力和雄心,但由于他们的性格、志向以及对前朝的态度不同,联合造反注定无法实现。而面对朱元璋这样的帝王,任何微弱的反叛都难以成功,最终会被早早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