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这是赵登禹将军1937年在卢沟桥事变前,对全师官兵作动员时的讲话。
1898年,赵登禹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自幼拜在名师门下习武,精通太极、八卦、少林等拳术,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徒手夺刀、赤手夺枪乃是其成名绝技。
打虎英雄
16岁的赵登禹从家乡到陕西,应征入伍,成为了冯玉祥将军西北军中的一名士兵。之后二十多年赵登禹一直追随冯玉祥将军,从班长、排长、连长、团长、旅长,一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已经升任132师中将师长。
有一年赵登禹随部队驻防湖南常德,听闻城外有老虎伤人,并拖走老乡的牲畜。后来猛虎被赵登禹跟战友在野外训练时捕杀。由于赵登禹武艺高强,又杀了老虎,所以获得了“民国武松”的称号。
抗战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向宛平城发动进攻,守城士兵予以坚决的还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7月26日,赵登禹奉29军军长宋哲元将军之命,坐镇南苑,为南苑抗日前线指挥官,与副军长佟麟阁将军一起,负责指挥南苑的所有军事力量。
壮烈殉国
7月28日,赵登禹将军亲临前线,与日军血战六小时,日军仍然不能攻破中国守军的防线。赵登禹将军在部队集结途中,不幸被日军的伏兵击中胸部,壮烈殉国。
当时的龙泉寺方丈,听闻将军战死,冒死寻得将军遗体,将灵柩隐藏在寺中8年。直到1946年7月,将军灵柩才被葬于卢沟桥畔。
赵登禹将军是抗日战争中,殉国的第一位中将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