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社会开始确立法律与秩序,产生了不同层级的权力体系后,人们便开始渴望并追求权力。这是因为权力不仅代表着财富,还象征着社会地位。韦帕曾经说道,“权力是他人反抗时能够下达并且他人服从的命令的潜在能力。”简言之,拥有权力就意味着能够有效减少他人反抗的可能性,仿佛掌握了他人命运的命令权。尤其在封建王朝时期,权力的追逐愈加显著,人们为了获得权势,往往不惜采取任何手段。
在清朝时期,设置了八大总督,虽然他们都掌握一定的权力,并且是皇帝的亲信,但这八位总督之间的权力差距却是显而易见的。直隶总督便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位,而云贵总督则是无人愿意去担任的职位。
难以企及的总督
清朝的建立始于1636年,历经三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清朝许多政治制度继承了明朝的做法,其中的“总督”制度也源自明朝。在明朝,地方上的“总督”并非固定职位,而是临时差事。每当某地需要处理特殊事务时,皇帝便会派遣一名总督,授予一定的权力来执行任务,完成后则会收回该总督的权力。这样的安排使得明朝的政权更加集中在中央。
然而,皇太极建立了清朝后,仍然保留了这一制度,但总督职位不再是临时性的差事,而是成为了固定的官职。清朝设立了八大总督,各自负责不同地区的事务,其中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的权力最为显赫。
直隶总督驻扎的地点距离北京非常近,早期驻扎在保定,后来迁至天津。由于这个职位管辖的地区紧邻京畿,直隶总督不仅需要管理地方事务,还要承担起保护皇帝安全的重大责任。直隶总督拥有广泛的权力,掌控着复杂的政治网络,官员们都试图通过巴结来获取更多的利益。
直隶总督是许多人心中的梦想职位,它不仅能带来巨大的权力,还能积累巨额财富。然而,能够担任此职的人需要具备两项要求:首先,必须具备保护皇帝的能力,其次,必须是皇帝的亲信。这两个条件让直隶总督的职位变得异常难以获得。毕竟皇帝绝不愿意将自己的安全托付给一个不可靠的人。因此,直隶总督成为了百官争相竞逐却难以胜出的职位。
相比之下,位居第二的两江总督的职位虽然也是高权重职务,但与直隶总督相比,其权力中心略显逊色。两江总督管理的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及上海,地理上离京城较远,尽管经济富庶,但却缺少直隶总督职位那样的政治权力。尽管如此,因两江地区的财富与资源,担任该职位的官员依然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尽管竞争激烈,许多人仍渴望成为两江总督。
不受欢迎的云贵总督
与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的热烈竞争不同,云贵总督这个职位却几乎没有人愿意接受。云贵总督管辖的是云南与贵州,这两个省份虽然是中国的组成部分,但其地理环境却恶劣至极。位于高原的云贵地区气候干燥且交通不便,远离政治中心,北京的权力并未渗透到这里。因此,云贵地区的官员往往缺乏较大的政治影响力。
而且,这两个地区的经济状况较为贫困,云贵地区的发展非常缓慢,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大量贫困区域。这里的自然环境与经济条件限制了官员们的个人利益,而与地方上的复杂民族问题和潜在的冲突相比,云贵地区的官职显得更为沉重且没有吸引力。不同民族的共存增加了处理事务的复杂性,并且需要时刻防范可能的民族冲突。
因此,云贵总督成为了众多官员的“避雷针”。即使是朝廷中的高官,也往往不愿意承担如此艰巨的责任。尽管如此,皇帝任命官员并不在意他们的个人意愿,臣子的命运始终由皇帝掌握。历史上,曾有著名人物如鄂尔泰、赵良栋等担任过云贵总督,他们虽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云贵总督始终是一个令人避之不及的职位。
其余的总督职位
除了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和云贵总督外,清朝的八大总督还包括了湖广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以及四川总督等职务。湖广总督主要负责湖南和湖北,而闽浙总督则管理福建和浙江,两广总督则涵盖广东和广西。尽管这些地区的经济不像江苏和安徽那样富裕,但它们的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也较为可观。
陕甘总督和四川总督则分管边疆地区,虽然面临常年战乱和严峻的地理条件,但由于地理上的重要性,担任这些职位的官员往往能获得军功,握有兵权,并且由此获得较大的政治影响力。许多英勇的忠臣,心怀报国之志,愿意接受这些具有挑战性的职位。
随着清朝的灭亡,封建朝代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八大总督及其相关职位不再存在。现代中国的官员体系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的官员更多是服务于民众、服务于国家,遵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他们的职责与过去的权谋之争大不相同。正是这种变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