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在古代是广为人知的真理。笔者深信,雍正皇帝时期的年羹尧和隆科多对此感触颇深。年羹尧被雍正指责犯下九十二条大罪,最终遭赐死;而隆科多的命运也异曲同工,他同样被卷入罪名之中,面临四十一条大罪,最后死于被囚禁在畅春园的孤寂中。
对于这两位权臣的最终下场,雍正认为他们实在是罪有应得。对此,雍正解释道:“在我刚登基的时候,隆科多和年羹尧都是我信任的心腹,我对他们毫无防备。然而谁能想到,他们竟然心怀二意,贪图权力,接受贿赂,私自妄为,欺骗我,这样的叛徒我岂能姑息?”雍正的愤怒和失望在他的表述中可见一斑。
然而,在这个复杂的权力游戏中,依然有一个人享受着皇帝的宠爱,他在官场的地位不断攀升。这个人就是李卫。他出生于江苏苏州,生于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在古代,普通人想要步入仕途,几乎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但李卫的起步却颇为特别,他是通过花钱买到了监生的资格,可以说他早期的官职完全依赖于金钱。
虽然李卫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的情商极为出众。当李卫还是普通官员的时候,他毫无畏惧,表现得相当出色,尤其是在户部郎中的职位上,他的成就为他赢得了雍正的重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清朝的其他皇帝不同,雍正极其重视人才的选用问题。他曾说过:“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为枝叶。”这句话道出了他对用人之道的深刻理解,然而如何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一门艺术。雍正的秘诀在于一句话,“朕从来用人,只论人才。”
category:history,content:
在雍正眼中,忠诚和才能是衡量一个官员能力的唯一标准。他从不关心这个人的出身、资历,甚至是满人还是汉人的身份。雍正朝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尹继善,曾在雍正面前对李卫、田文镜和鄂尔泰进行过评价。他提到,这三人皆为雍正亲信,且受到皇帝的重用,尹继善指出,“李卫,臣欣赏他勇敢之处,但不采其鲁莽;田文镜,臣学习他的勤奋,但不效仿他的刻薄;至于鄂尔泰,他在大局上表现良好,值得学习,但臣不愿学习他的任性。”
李卫之所以能够善终,背后其实有他独特的生存之道,那就是“忠心”和“低调”。李卫在乾隆三年辞世,享年51岁。试想这样一位能力出众,又深知与皇帝的关系、恰如其分地完美定位自己的臣子,任何君主岂能不喜爱他呢?
参考资料:《李卫当官》、《李敏达公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