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清宫剧的朋友们,是否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相当有趣的细节呢?那就是剧中宫女和皇妃所穿的鞋子。与现代女性追求的高跟鞋风格相比,她们的鞋子让人瞩目,许多现代女性选择的高跟鞋也许只有5至7厘米的高度,但与清朝的皇妃们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朝的皇妃穿着的“花盆底”鞋,如同踩上了高跷一般,令人惊叹。这种独特的鞋子,鞋跟的高度通常在5厘米到15厘米之间,部分特别的款式甚至可以达到25厘米之高。这意味着,如果一个身高1米5的女子穿上这样的鞋子,刹那间就仿佛变成了身高1米75的模特,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着实令人感到震撼。
至于为何清朝会流行这样形状特别的鞋子,许多人至今都不解。试想一下,如果穿得不小心摔倒了,后果可不仅仅是受点小伤而已。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从中国古代的缠足习俗谈起。在现代人的眼中,缠足无疑是一个陈旧而封建的陋习,但在古代,许多人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缠足的风潮始于北宋后期。《宋史·五行志》这一历史文献中提到,“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说明了宋代皇室及宫女们普遍缠足的现象。到明清时期,缠足的风气几乎达到了顶峰,汉族女性中有九成以上的人都选择了缠足。然而,清朝的建立者是建州女真,1644年,明朝的吴三桂背叛,打开了山海关大门,清军顺利进入,统一了中原,建立了清朝。满族女子来到中原后,被汉族女子那娇弱可怜、裹着小脚走路的姿态所吸引,认为这种风行美丽,纷纷效仿。
然而,清朝的皇室为了保持自身的独特性,果断下令禁止宫女们缠足。违者将面临流放的严厉惩罚。虽然缠足被禁止了,但“花盆鞋底”应运而生。正如前面提到的,这种鞋子不仅鞋跟极高,而且大多设计得较细,最初穿上去可能会让人十分不适,不过却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优点。
穿上“花盆底”鞋,走起来就能够展现出“小脚”的摇曳感。皇帝们对此也觉得美观,因此便对此默认了。此外,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鞋子还派生出了另一个重要功能,主要是为了方便皇帝识别后宫的妃嫔。
古代的皇帝后宫佳丽众多,尤其是在清朝,妃嫔的数量更是令人咋舌。皇后之下还有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八个等级,妃嫔众多,光是记住她们的名字和地位就成了一项挑战。那么,这时“花盆底”鞋的作用便凸显出来了。皇妃们的鞋子上往往装饰有精美的刺绣、雕刻,甚至是串珠等工艺品,这些装饰依身份等级的不同而各异。皇帝只需一扫鞋子,便能迅速识别出妃嫔的身份,真是智慧与美丽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