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唯一不愿接受册封、受刘邦力保的臣子,为何却宁死也不愿见刘邦?
创始人
2025-06-06 08:03:35
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燕赵之士,豪气冲天,慷慨侠义,仗剑行天下,可杀不可辱,使人为之击节高蹈,令人为之掩涕长叹。宋文天祥,与敌相拚,慷慨就义,宁死而不屈,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

中国自古以来就把气节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因为气节是一簇无畏的熊熊烈火,焚烧虚伪;是一阵迅猛的疾风骤雨,力挽狂澜;是一湍激荡的惊涛骇浪,冲刷懦弱。

高祖刘邦丰功伟业建成之时,封赏众臣,唯有一人不愿接受册封。刘邦放言:谁敢动此人,诛灭九族,但此人宁愿自杀也不见刘邦。功名只作无时看,气节须从险处留,这个人就是田横。

宁拒不从,率众定居海岛

田横与从兄田儋、兄长田荣,是秦朝末年齐国故地上的风云人物,三人先后自立为"齐王",曾盛极一时,齐地百姓安居乐业,也曾与楚汉互有角力,共同对抗秦朝,虽然最终还是不幸失败,但也不失为一方之豪杰。

垓下之战,项羽惨败,刘邦得以得天下,分封王侯,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异姓之士,如韩信,彭越等。但唯有田横不愿受封,不仅没有归附刘汉,反而带着五百手下跑到山东一海岛定居,想以此远离纷争,这个海岛就是今天的田横岛。

刘邦曾言,论运筹帷幄他不如张良,论治理百姓他不如萧何,论率兵作战他不如韩信,但他善于用人。刘邦把有威胁的功臣一一铲除,把没有威胁的名人志士尽力拉拢。田横对刘邦来说就是第二种人,所以刘邦派人去海岛劝说田横,以向天下表示自己求贤若渴的需求。

刘邦使者来到田横所在海岛,对田横说,天下名人志士无不服从高帝,如若你也愿意归附,可不计前嫌、免除之前的过错。但田横并不领情,他对使者说,之前曾斩杀大将郦食其,且如今郦食其之弟也在汉帝麾下为将,共事较难堪,也放心不下海岛居民,故不敢只身前往,还请皇帝谅解。

使臣无可奈何,只好暂且回去禀告。田横不愿屈从于刘邦,这是大义;不愿放弃当地百姓,这是大仁;不愿再见郦食其的兄弟,这是大信;巧妙回避刘邦邀请,这是大智。

宁折不弯,不愿苟延残喘

刘邦得知田横不愿前来,便把郦食其的弟弟叫来说:"朕想让田横归附于我,谁敢动此人,即诛灭九族。"郦食其的弟弟敢怒不敢言,只好悻悻而去。刘邦又把使者唤来,对他说:"你再去一次海岛,务必把田横带来,如果能够归顺,会封他为王侯,如若不来,朕亲率大军铲除海岛。"

田横得知消息后,很难为情,如果自己不去,刘邦将大军压境,到时整个海岛无辜的居民都将为此丧失生命。为了海岛百姓安危,田横不得不带两个侍从前往洛阳城。虽然田横为了很不情愿的来到了洛阳,但他那颗宁折不弯的气节始终未曾改变。

在洛阳城外的驿站,田横先找个借口吧把刘邦的使者支开,然后把他的两个侍从叫到身旁,吩咐到:"我曾和刘邦项羽一起反抗秦朝,我们曾是一个层次的主将,项羽在垓下之战惨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保留了一个好名声,现在刘邦召我来服侍他,我是以一个战败人的身份,是以臣子的名义,这对我来说是奇耻大辱,我不会苟延残喘,更不会去见刘邦。"

田恒认为,他之前杀死郦食其,所以见到他的弟弟一定会感到惭愧,并且刘邦此次唤他,招贤纳士是假,羞辱他是真,打着招贤的旗号,真实目的就是为了见以前的老对头现在过得怎么样,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雄才大略和能力。田横为人耿直不阿,自然不会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于是他选择了自杀。

宁死不屈,不愿面见刘邦

田横把自己宁愿自杀也不愿见刘邦的计划告诉了两位随身侍从,两位侍从也很同意田横的想法。在田横的吩咐下,他先在驿站拔剑自刎,然后让侍从带着他的头颅送往洛阳城内,亲自送给刘邦。

刘邦见到田横头颅大惊失色,在众臣面前抱头痛哭,虽无从得知刘邦的哭是真心还是假意,但这一举动感动了在场所有人。刘邦命令手下按照王侯将相的待遇厚葬田横。

田横下葬之后,他的两个侍从也被他那"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于是在他的墓旁挖了两个坑,然后在坑中自杀了,即使死后也要做田横的侍从,可见田横生前的威望和名誉有多高。

田横自杀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海岛上,五百多居民痛哭流涕,纷纷选择了自杀,他们都保全了自己的气节,宁愿自杀也不投降或归顺,令人感动不已。这段历史,也成为了后世数千年来一直传颂的英雄慷慨就义的典范。如今的田横岛上还有很多田横庙,当地百姓依时祭祀,世世代代怀念田横的高风亮节。

宁愿轰轰烈烈而死,也不愿在羞辱中苟活,这是中华民族的尊严在个人身上的最高体现。尊严对一个义士来说,是不可尘蔽的阳光,是不容玷污的白布,它植根于绵亘千古的人文精神,它只属于大写的"人",它更是不可亵渎的理性、正义与良知。

如果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刚直不阿的风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陶渊明愤世嫉俗的风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便是项羽慷慨悲壮的风骨。

那么"士可杀不可辱"便是田横舍生取义的风骨,在他的灵魂和心性里,潜蕴着一种高贵的精神禀赋,氤氲着一种坚韧的人格素养。正如后来蜀汉名相诸葛亮对田横的评价一样:"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文/竹昂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崛起堪称最富戏剧性的逆袭剧本。这位出身沛...
2025-09-12 01:04:09
原创 ...
嘉靖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47年十一月壬午日,北京皇城内一片火光...
2025-09-12 01:03:30
“公司楼下惊现古墓”,熟悉...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张家堡广场施工区域发现古墓的消息引发关注。有市民...
2025-09-12 01:03:19
艾芬达:上市首日跌4.36...
【艾芬达上市首日高开低走,投资者炒新风险大】9月11日,三大指数集...
2025-09-12 01:03:06
苏联国营企业蜕变为官僚垄断...
1975年6月6日《人民日报》英雄的人民 光辉的节日 学习马克...
2025-09-12 01:02:56
原创 ...
大明王朝在崇祯即位之时,已经走到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境地。这个时候,急...
2025-09-12 01:02:45
原创 ...
蜀汉的灭亡 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之后不久便去世,随即诸葛亮接管了政...
2025-09-12 01:02:24
原创 ...
清朝的雍正皇帝是一位极具治国才华的帝王。继承了父亲康熙的盛世局面,...
2025-09-12 01:02:22
原创 ...
《三国演义》中的一位武将,虽然在民间的声誉被大幅度高估,甚至被冠上...
2025-09-12 01:02:09

热门资讯

原创 司... 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司马懿被大败,蜀军正处于有利的位置。然而,就在一切似乎朝着胜利...
56个民族如何共同铸就伟大中华...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它们如同...
原创 韩... 2023年6月,韩国的媒体发布了一篇令人震惊的文章,内容直指中国,警告称:“如果中韩关系继续恶化,中...
原创 朱... 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懿文太子朱标的去世让朱元璋陷入了沉思。尽管他曾考虑过将朱棣立为太子,但...
原创 大... 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败北后去世。那一刻,作为一代帝王的他生命走到了终点,而此时恰是他的子嗣们为争夺权力...
原创 清... 在南宋初期,岳飞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带领大军奋勇抵抗金朝入侵,他的故事被后人改编成了广为流传的小...
原创 清... 欢迎大家阅读小编这篇关于历史人物的文章!如果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一些知识和思考,那将是小编的荣幸。接下...
原创 一... 耿培炳 第1737期 黄山书社2000年11月出版的《宣城籍“两院”院士风采录》,全市17名中国科学...
原创 为... 我记得小时候,我曾经翻看过无数的小人书,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便是那本讲述杨家将的演义。这部作品描述...
原创 相... 在高度集中的皇权制度下,君王一言九鼎,所以皇氏宗亲为了能够获得皇位,经常会反目成仇,历史上这样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