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真相:列宁为什么处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有点过分了!
创始人
2025-06-06 01:02:21
0

先说结论:列宁害怕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罗维奇在保皇的势力下,进行复辟!

1917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告了退位,这个曾经让欧洲长年担惊受怕的巨型帝国轰然倒塌,尼古拉二世也已经带着自己的妻儿到了叶卡捷琳堡,远离帝国权力的中心,在这个帝国废墟中新站立起来的是布尔什维克党,列宁作为布尔什维克的党首,自然也就成了国家的主人。

本来列宁对沙皇尼古拉二世并没有起杀心,因为在欧洲,一般主动退位的君主正常情况下都会有着不错的待遇,最差就是流放,已经退位了,你还找他麻烦干嘛呢?但是,后来出了一件事,不得不让列宁对尼古拉二世出手。

十月革命结束后,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一个与欧洲其他国家格格不入的国家制度应运而生,这显然不符合当时欧洲的领头者英法的利益,为了巩固自己一战的既得利益,同时对新生政权的打压,英法联军准备以维护俄国沙皇的名义,对新生政权进行军事行动,列宁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此时俄国的内部并没有完全被列宁控制,反对列宁的白军也想利用沙皇,推翻新生的布尔什维克党,并已经开始于英法取得联系,希望里应外合,乘着新政府并不稳定,予以致命打击。

而这时沙皇的处境越来越严重,为了防止俄国沙皇与外界联系,列宁也已经对其进行了长达2个多月的监视,防止他与外部联系。但这依然没能打消列宁的担心,于是在1918年7月17日早晨,沙皇一家被闯入的士兵带到地下室进行了枪杀,一家老小包括在此禁锢的其他皇室成员一起被枪决。俄国沙皇二世据史书记载其实是一个慈祥的父亲,对待国家也还可以,遭此横祸实在让人感到惋惜。

就这样列宁为了保住新生政权,对沙皇二世一家进行了一次不光彩的枪杀。后来,沙皇的其他后裔多次向政府进行申诉,但依旧音信全无,直到1988年,叶利钦公开向沙皇二世以及家人进行了道歉,对沙皇二世的死深感痛心。

此文由本人{历史深度解密}原创,抄袭必究!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想和我讨论文章内容或者有什么想看或者了解的知识的朋友们,我都会看的,你们想看什么,请评论,我会写的,谢谢你。

相关内容

原创 ...
1945年,延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大,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44人...
2025-09-11 05:04:06
古籍蝶影雨中来,携手共探奇...
2025年6月1日,雨中的六一儿童节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5F-01...
2025-09-11 05:03:41
原创 ...
八爷党并不是败给了四爷党,而是败给了康熙帝本人。 在“九子夺嫡”之...
2025-09-11 05:03:32
原创 ...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大举入侵明朝边境,明军在初次交锋中惨遭失败...
2025-09-11 05:03:22
原创 ...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诸多豪杰为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纷纷广招兵员,壮...
2025-09-11 05:02:42
原创 ...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868期。在1955年全军授衔时,尽管开国...
2025-09-11 05:02:37
原创 ...
今年7月18日,一则关于美国公民从韩国越境进入朝鲜的新闻迅速引发了...
2025-09-11 05:02:34
原创 ...
在阅读本文之前,欢迎您点击“关注”,这样您不仅能够更方便地参与讨论...
2025-09-11 05:02:25
原创 ...
前言:由于数百年来江南文人的各种演绎与传说,刘基刘伯温这位在明朝开...
2025-09-11 05:02:16

热门资讯

原创 年...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在古代是广为人知的真理。笔者深信,雍正皇帝时期的年羹尧和隆科多对此感触颇深。年...
原创 从... 在现代社会,除了身份证外,能证明我们身份的证件还有户口簿。其实,“户籍”和“籍贯”这两个词早在古代就...
清朝时期最大的一座王府 有这么一座宅子,光是一根柱子,就高达上亿元。 ▼ 恭王府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乾隆皇帝宠臣和珅花...
原创 清... 喜欢清宫剧的朋友们,是否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相当有趣的细节呢?那就是剧中宫女和皇妃所穿的鞋子。与...
原创 人... 黄巾起义后,东汉朝廷腐化,朝堂权臣争斗,天下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 有句古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
原创 为... “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种铮铮誓言,充分展现了明朝作为...
原创 唐... 公元771年,年逾七十的郭子仪凯旋归来,皇帝对他表现出极高的敬意,询问他所期望的赏赐。令所有人意外的...
原创 1... 1943年4月13日,纳粹德国以雷霆万钧之势侵入苏联,并占领了卡廷森林。在这片远离人烟的荒芜森林中,...
原创 为... 棺椁里的阴阳哲学:中国丧葬文化中的生死智慧 秦岭北麓的古墓群中,考古学家拂去汉代棺椁上的青膏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