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立储制度通常是立长不立幼,因此李渊最终选择了李建成为太子。但李世民却有着强烈的当皇帝的欲望,只有李建成不在了,他才能顺理成章地继位。玄武门之变时,李元吉首先对李世民发起攻击,李世民并没有理会他,而是迅速反击,直接杀掉了李建成。李世民非常聪明且果断,将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一举除掉。李元吉对他来说并不成问题,政变过后,李世民不仅杀了李元吉,还将李元吉的儿子们一并除掉,确保不会留下任何后患。但对于李建成的旧部,李世民却没有动手,反而将他们重用,因为李世民的目标是成为当时最强大的领导者。
李世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虽然他杀了自己的亲哥哥,但他并没有杀父亲李渊。李建成死后,李世民立即派人向李渊报告,说李建成图谋反叛,被秦王李世民所杀,并让李渊处理此事。如果李渊因此大发雷霆,李世民或许会选择直接杀掉李渊。然而,李世民也有另外一个计划,他可以借机宣称,是哥哥李建成造反,父亲李渊未能及时制止,因此被杀。这样一来,他可以以不孝之名大哭一场,然后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 然而,李渊显然非常聪明,他知道自己必须保护自己,于是当得知两个儿子已死后,他并未反应过激,而是宣布一切交由李世民处理。这时,李世民便得到了他所希望的权力,而李渊则顺势表现出悲伤,与李世民一同演了一场父子相拥的悲剧。李世民为何没有杀掉自己的父亲呢?或许是因为他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不再需要通过杀父来加固自己的权位。毕竟李渊曾抚养他长大,如果他真的杀掉父亲,恐怕会让自己失去人心。即使日后历史真相揭露,这样的行为会极为尴尬。李世民的江山看似稳固,但如果因此而被视为不孝,恐怕名声会大打折扣。于是,李世民做的所有决定,都可以说是在李渊的默许下完成的。 如果李世民真的杀了父亲,按古代的法律和伦理,这无疑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一个连父亲都能杀掉的人,怎么能赢得百姓的支持?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亡,可能并非李世民一开始的计划,而是迫于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不得已而为之。李世民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权位,并为大唐的未来打下基础,成为一位明君。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意味着李世民的皇位没有了任何威胁。而至于李渊是否会加害于他,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时的李渊已年老体衰,除了李世民,没人有能力争夺这个皇位。李世民不仅没有杀死父亲,反而让李渊安享晚年。在李渊临终前的最后一年,李世民邀请李渊到仁寿宫避暑,但李渊因当年隋炀帝曾在此杀害杨坚而心生恐惧,最终拒绝了邀请。为了让父亲安心,也为了改善李渊的居住环境,李世民为李渊修建了大明宫。然而,李渊一直心神不宁,没过多久便去世了。此时,大明宫的建设尚未完成。李渊作为大唐的开国皇帝,终于结束了他的一生,完成了九年帝王生涯,之后又担任了九年太上皇。而李世民在治国方面,也展现出许多值得敬佩的才能,他的为政理念和决策,无不令后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