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明史》历经三代皇帝,前后花费了近百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然而,在其编纂的过程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皇帝都曾发动过文字狱,利用任何可能涉及赞美明朝的言辞来打击汉族文人。在无数文人被迫害的同时,大量的明代典籍和历史资料也因此遭到毁灭。
因此,对于《明史》的评价往往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它获得了许多史学家的赞誉。例如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中称《明史》是近代史中(指五代之后)最完善的历史之一,除了《五代史》之外,特别强调了其距前朝不远和考证精确两大优点。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指出,《明史》在编纂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甚至有篡改历史的地方。单士元就曾指出:清朝代替明朝统治后,对于明朝末年与满洲开国相关的文献视为禁忌。这种禁忌在万历晚期到崇祯时期的文献几乎被完全弃用。 与《明实录》相比,《明史》在描述明代历史时,清朝统治者对相关内容的改动十分明显。 一、春秋笔法抹除夷夏之分 明朝在中国历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是继元朝后,唯一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朝代。作为元朝的继承者,明朝为了抹除元朝的统治合法性,特别在民族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而这些涉及夷夏之分的内容,在《明史》中被刻意抹去,采取了类似春秋笔法的手段。 例如,在元末的农民起义中,以红巾军为代表的起义军,他们的口号中常常涉及到夷夏问题。北系的红巾军旗帜上曾写有: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他们的起义地域原属金朝统治,但却以复宋作为口号,带有浓厚的兴复汉室的意味。而作为北系红巾军代表人物之一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曾因采用复宋口号而被认为是胜过其他竞争者的关键。 然而,《明史》却抹掉了红巾军起义中有关反胡的民族元素,把它描绘成一场纯粹由宗教推动的民众起义。《明史》卷一二二和一二三专门记录了元末各地的起义和战争历史,但仅强调了白莲教背景,对其中涉及民族复兴的口号则完全没有提及。 而在明朝统一中原之后,明朝曾多次向高丽(今朝鲜)和日本的新政权发出过北逐胡君和扫荡胡番的宣言,这些内容在《明史》中也被完全忽略。 除完全忽视的内容外,还有一些内容被扭曲。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在早期发布的文化改革诏令中曾提到,复衣冠如唐制,并要求不得服两截胡服,意在去除夷族因素。但在《明史》编纂过程中,这份重要的诏令逐渐被简化,甚至在乾隆四年的《明史》武英殿本中,复字被删除,完全去除了恢复汉族传统的意义。 这一切都与清朝对自己的统治合法性有所考量相关。作为另一位少数民族统治者,清朝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得不抹除明朝历史中所有涉及夷夏之分的内容,因此在《明史》的编纂过程中,历史的真实性经常被置于次要位置。 不仅如此,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即满洲的祖先)与明朝的臣属关系也被篡改为平等关系,相关的文献几乎被完全销毁,以致于近代史学家想要研究建州女真的历史时,只能依赖朝鲜的《李朝实录》。 二、鲁王墓与太监家谱 近些年来,通过考古学发现,一些清朝篡改《明史》的证据逐渐浮出水面。其中,南明鲁王墓的发现便是一个重要证据。南明鲁王政权成立于1645年,持续抗击清军直到1662年朱以海去世。这一政权由浙江一带的明朝缙绅扶植,鲁王朱以海担任监国。尽管政权矛盾重重,最终还是未能抵挡住清军的进攻。 然而,《明史》记载鲁王朱以海的死亡时,将其描述为在与郑成功的冲突中被杀。事实上,朱以海并非被郑成功所杀,而是因病去世。1959年,金门的驻军在修筑工事时意外发现了鲁王墓。经过挖掘,发现了随葬品和《皇明监国鲁王墓圹志》碑文,这些记载显示朱以海的死因是病死,而不是被杀。 同样,张敏的家谱也成为了《明史》篡改历史的另一个证据。张敏是明宪宗时期的太监,据《明史》记载,他因保护皇子而自杀。但在张敏的家族族谱中却详细记载了他是因病去世,而不是被万贵妃迫害自杀。地方志中也有记载,明宪宗在张敏病重时派遣太医为他治疗,这与《明史》记载的完全不同。 三、编纂《四库全书》毁掉典籍 明清历史学者章太炎曾感叹:明人遗著十不存一。虽然《明史》花费了近百年才完成,远比《宋史》和《元史》更为精细,但由于清朝对明朝历史资料的有计划销毁,导致许多资料至今无法找到。清朝为了维护统治,发动了大规模的书籍禁毁运动,其中《四库全书》的编纂便是一个重要的例证。虽然《四库全书》声称收录了大量的书籍,但实际上,很多不符合清朝统治需要的书籍都被销毁或禁用。更糟糕的是,这些销毁行动不仅限于物理上的焚烧,还包括对书籍内容的篡改。例如,岳飞的名篇《满江红》中的壮士饥餐胡虏肉被乾隆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以抹去抗击外敌的历史意义。 这种对历史资料的篡改和销毁,体现了清朝统治者为了确保统治合法性而采取的极端手段。纪晓岚作为《四库全书》的主持人,虽为文人,却不得不听从乾隆命令,执行这些修改历史的任务。最终,纪晓岚也因此被后世史学家批评为汉奸。 结语 清朝统治者对《明史》以及其他明朝历史资料的篡改和毁灭,几乎成为了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这种篡改历史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历史的真实性,也引发了后世的强烈反感。尽管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清朝对历史的肆意修改和毁灭,尤其是为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大规模地进行文字狱和迫害,无疑是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