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他的领导风范和人格魅力使得每个士兵都对他心生敬意。然而,朱德的形象与传统的军队指挥官大为不同,他更像是一位亲切和蔼的长者,给人温暖、亲近的感觉,打破了大家对军队领导人严肃、威严形象的常规认知。
有一次,朱德受邀为纪录片《一九五一国庆节》配音,尽管连风趣幽默的陈赓都觉得这或许不太合适,但朱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项请求。这个决定让许多人都感到惊讶,深刻印象。 1951年,对于新中国来说,是充满挑战与荣光的一年。挑战在于,新中国虽然已成立近两年,但人民的建设工作尚未完全展开,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也使国家承受沉重的压力。然而,这一年的荣光也不容忽视。经过长时间艰苦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多次决定性胜利,成功将战线推回至三八线附近,展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与此同时,这一年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周年。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举行一场盛大的国庆阅兵式。此次阅兵不仅是为庆祝国庆,更是向全世界展示新中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彰显全国人民的团结与战斗士气。阅兵总指挥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担任,参与受阅的部队共有13348人,涵盖军事学院、海军学校、空军学校等多个单位,并且包括炮兵、战车、骑兵等部队。这支庞大的队伍不仅人数众多,且武器装备大幅升级,展现了现代化的中国军队形象。 当天,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天安门城楼,与四十多万首都群众一起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观礼台上的嘉宾阵容也十分引人注目,除了各界来宾、民族代表和海外华侨,还有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解放军战斗英雄代表以及来自各行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参与人数高达上万。特别的是,为了向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志愿军致敬,阅兵式特地为他们安排了最前排的位置。 随着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庆典开始,广场上的气氛变得庄严肃穆。军乐队奏响国歌,并鸣放了28响礼炮。随后,朱德总司令乘检阅车逐一检阅了受阅部队。这次阅兵的规模空前,许多新式武器首次亮相,令在场的观众十分振奋。看到祖国的现代化武装,许多老战士充满了自豪感。有些人激动地说道:我们当年拿着简陋的武器打败了敌人,现在有了这些强大的装备,我们更加有信心。 当天的庆祝活动与阅兵式同步进行,而在朝鲜前线,志愿军战士们也召开了庆祝新中国成立两周年的大会。尽管战斗还在继续,士兵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奋勇作战。为了让战士们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朝鲜人民冒着敌人的炮火,送来了鲜花和节日食物,传递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在阵地上,战士们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歌舞晚会,边唱边跳,遥望着祖国,齐声高喊祖国万岁!毛主席万岁! 随着阅兵式的圆满结束,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特别表扬了志愿军的英勇表现,称赞他们为保卫祖国、打击美帝国主义作出的巨大贡献。接着,群众游行开始,整个北京都充满了欢庆的气氛。电影制片厂根据这次盛况拍摄了纪录片《一九五一国庆节》,以真实的镜头记录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阅兵。 观看过样片后,朱德总司令、陈毅等领导纷纷表示肯定,称此次阅兵的表现十分震撼。导演们也感到非常欣慰,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聂荣臻给了极大的支持。每次彩排时,聂荣臻都会亲自过问,要求摄制组记录每一幕,以确保纪录片的质量。在看到样片中的小问题时,聂荣臻没有急于批评,而是耐心与导演探讨改进方案,最终决定让朱德总司令重新录制配音。朱德总司令的配音录制过程十分轻松且充满敬意。在录音室内,朱德专心致志地一遍遍录制,不断关注每一个细节,确保声音的完美。最终,他的配音成功地融入到纪录片中,影片发布后,观众们被朱德清晰洪亮的声音深深打动,感受到一种国家和民族的深沉自豪。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1951年国庆节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实力,也让全体中国人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盛与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