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经评价秦始皇为“厚今薄古”的专家。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始皇更关注当下的事物与发展,而对历史与传统的形式化观念并不十分在意。也正因如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决断力与魄力。其他国家的君主还在虚与委蛇、犹豫不决时,秦始皇已经凭借自己雄才大略的智慧,完成了吞并六国的壮丽大业。
他在实践中向所有统治者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英雄不仅要为大事付出,还要舍弃个人的小利,不畏艰难险阻。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的中央集权政权,他还致力于统一全国的文化与制度。通过统一度量衡、车轨、书写文字与货币等,秦始皇不止是建立了一个政权,更是为中华文明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系列举措,使得中华文化能够在国家体制的支持下,源远流长,延续至今。
然而,秦始皇晚年却偏爱一个50岁的寡妇——巴寡妇清。这一点令许多人感到疑惑,毕竟她并非年轻貌美的女子。那么,秦始皇为何偏爱她呢?直到两千多年后,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中找到了答案。
在了解巴寡妇清之前,首先要知道她是如何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企业家的。根据史料记载,巴清的商业头脑非凡,丈夫去世后,她并没有被家族的困境打倒,而是继续发展家族产业,并将其推向了更高的水平。巴清凭借独到的眼光和经营手腕,使家族的产业不仅在秦国境内占据重要地位,还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特别是在丹砂制作技艺上,巴清将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光大,成为秦国唯一一家掌握丹砂制作核心技术的商家。
更为令人称赞的是,巴清并没有因此自傲或贪图个人私利。她的财富并未让她闭关自守,反而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并在国家需要民间支持时,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她始终认为,只有国家变得强大,人民才能生活富裕。她倡导流通财富,认为财富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的共同富裕,而非仅仅自私的积累。正因如此,巴寡妇清的品德与智慧赢得了秦始皇的尊重。她的偏爱,实际上更是一种对她商业成就与人格的敬重。
当我们进一步探讨秦始皇的晚年时,会发现他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便是“长生不老”。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秘密,秦始皇做了许多尝试,甚至依赖徐福东渡寻求不老药。然而,徐福最终音信全无,秦始皇也没有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最后,他将自己的遗体安置在陵墓中,准备依靠水银来保持尸体的完好。
水银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保护尸体的神秘物质。秦始皇对水银的需求之大,甚至在《水经注》中被记载为“周行三十里,上画天文星宿,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由此可见,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数量惊人,而这一切背后,正是巴寡妇清的家族企业所提供的支持。
作为秦国最大水银生产商之一,巴清在秦始皇提出水银需求后,毫不犹豫地将家族积累的财富投入其中。她的支持无疑得到了秦始皇的感激,而这种商业合作也让秦始皇对她生出深厚的敬意。由此可见,秦始皇的偏爱不仅仅出于男女情爱,更源于对巴寡妇清的深深尊重。
经过数千年,今天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这些历史痕迹了解秦始皇与巴寡妇清的故事。尽管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其中的所有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段因水银而交织的历史,成为了后世文人笔下的珍贵题材。两位历史人物的命运因水银而连接,这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与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