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宝刀能削铁如泥,随着科技进步,现在的刀为什么不能了?
创始人
2025-09-22 15:33:28
0

“吹毛断发,削铁如泥”——这是古人用来形容宝刀锋利无比的经典语句。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个朝代都有那么几把堪称绝世的宝刀宝剑,号称能轻易削铁如泥,傲视群雄。那么,古代是否真的存在这么多巧夺天工的铸剑大师,打造出了这些锋利无比的兵器呢?如今科技发达,我们又能否复刻出这种锋利程度的刀剑?不妨先从古人的记载说起,看看哪些著名的“神兵利器”流传至今,还有哪些谜团未解。

谈起神兵利器,必然绕不开老祖宗传下来的轩辕剑!《名剑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广黄帝东行纪》记载:“轩辕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室空,惟剑在焉。”

(需要指出的是,实际上并无《广黄帝东行纪》一书,这可能是《广黄帝本行纪》的误写。)

这段文字是关于黄帝佩剑的最早记载,讲述了黄帝曾用首山铜铸造了一把宝剑,也就是后来著名的轩辕剑。值得一提的是,黄帝成仙前炼丹铸鼎用的铜也来自首山,因此五百年后山崩地裂,剑却完好无损,这足以证明宝剑的坚韧异常。

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刷新了你对五千年前古人武器制造水平的认知?别急,我们再看看先秦时期的两把宝剑——太阿和龙泉剑。《战国策》中有如下记载:

“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龙渊即龙泉剑)

这两把剑锋利无比,能断牛马,斩穿坚硬盔甲,可谓是真正的“削铁如泥”利器。而《绝越书》中甚至有更夸张的记载,称太阿剑能瞬间斩敌千万,鲜血流淌千里,堪称春秋时代的核武器,王者之剑。

不过,这些武器毕竟年代久远,且极为特殊,未必能代表所有古代兵器的水平。接下来,我们看看唐代的制式兵器——陌刀,了解兵工厂制造的武器具体有何特点。《新唐书》描述陌刀时,多次用“人马俱碎”“人马俱毙”来形容其威力,这也成为陌刀的代名词。但这些陌刀是否真能达到削铁如泥的锋利程度呢?恐怕还有些距离。

以最有据可查的陌刀为例,虽然缺乏实物出土,关于陌刀仍有诸多争议,但可以确定陌刀是对某类长刀或大刀的统称,而非单一兵器。例如《张兴传》记载:“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

唐代十五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二十多斤,士兵身穿铠甲(一般三十斤左右)手持二十斤重的大刀奋战,如果没有长时间锻炼和极强体魄,很难驾驭这把刀。又比如《李卫公兵法》中提到弓弩手配备陌刀和棒,这么重的刀具,恐怕训练有素的弓弩手也难以施展自如。

另外,“人马俱碎”的说法,实际上仅见于唐将李嗣业的战绩描写,所以这更像是形容李嗣业的勇猛,而非陌刀本身。至于“斩断牛马”的传说,其实用现代的唐刀、明清刀甚至日本刀,都能轻易劈断一头猪。试想,只要刀法精湛,一把锋利的菜刀都能轻松劈开一只鸡,把刀放大到两米长,断马劈牛其实并不稀奇。

说到削铁,不妨参考《李卫公兵法》中对甲士选拔的标准:要求在操场上能用刀劈开铁甲。但要知道,古代铁甲为了便于穿戴和活动,厚度一般只有2毫米左右,主要防御弓箭和冲击伤害。因此,用刀砍断铁甲并非不可想象。

世界三大名刃之一的大马士革刀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每一把都能轻松斩断铁甲。如果削铁指的是砍断铁甲,那么大马士革刀确实堪称“削铁如泥”的宝刀。

但如果想砍断其他武器,那难度就大了。大马士革刀的硬度大约在洛氏60左右,而普通家用刀硬度在50-55之间。换言之,用这把“削铁如泥”的宝刀去互砍普通菜刀,结果很可能是双方都受损。因此,像《三国演义》中青釭剑那样“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的传说级神兵,现实中恐怕难以存在。

至于砍断对方武器的说法,正常情况下几乎不可能。之所以强调“正常情况”,是因为历史上确实存在武器科技差距极大的例子。比如16世纪初,西班牙入侵者仅用一百多人的兵力击败数千印加士兵,武器差距巨大。面对主要使用石斧、木棒和少量青铜器的印加人,西班牙人的钢制武器对他们而言可称“宝刀”,但也不过是“削木如泥”罢了。

再看汉朝“削铁如泥”的环首宝刀。在汉匈战争初期,双方多用长矛和直刀作战。但由于当时没有马镫,长矛使用不稳,直刀成为主力武器。匈奴士兵也多用内弯的直刀(这或与铁器推广有关,铁质武器挥砍力强,逐渐普及)。

汉朝环首刀出现后,匈奴的直刀因冶炼工艺较差,常被环首刀折断。匈奴长期依赖俘虏或奴役部落(如鲜卑是匈奴的炼铁奴)制造兵器,冶炼水平不高。环首刀结构特殊,一侧开刃,刀背厚实,更加坚韧,不易断裂。因此,环首刀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双方技术和资源补给的差距上,而非它能轻易将敌刀削成两半。

现代技术是否能制造出如此锋利的宝刀?如果只以切割铁甲为标准,现在和古代都有不少能做到的利器。但要做到能切断其它武器则困难重重。

一方面,这样的刀具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现代社会用刀多用于切割食物,一把能轻松切断铁的宝刀既不安全,也没有市场需求,因而无人专门研究制造。另一方面,如果真有能切断金属武器的刀具流通,危险性极大,法律也不会允许这种刀具的存在。

但从技术层面看,这样的“宝刀”并非完全不可能。参考机床刀具,虽然切割时多用物理或化学软化金属,但材料硬度确实可以达到切割金属的水平。比如金刚石和人工合成的立方氮化硼,理论上用这类材料制造的刀具,完全可以称得上“削铁如泥”。不过,目前还没有用这类材料制作宝刀并进行实际使用的记录。

提到锋利耐用,不能不说“千年不锈”的越王勾践剑。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这把铜剑,出土时不仅毫无锈迹,还异常锋利,据说甚至能轻松锯断一米高的白纸,堪称古代的“削铁如泥”神器!

那么,两千年前的铸剑大师究竟用了什么高超工艺,使其长久不锈且锋利?研究发现,勾践剑中加入了多种合金元素,剑身表面还镀有一层含铬金属,起到防锈作用。同时,剑身花纹中含有较多硫化物,推测是进行过硫化处理以防锈蚀。

然而,这些工艺理论上只能减缓青铜器的氧化速度,为什么勾践剑能经历两千年几乎无锈,长期保存完好,至今仍是学界难解之谜。

直到出土四十年后,研究人员发现勾践剑在现有环境下其实正在缓慢锈蚀。这表明,这把宝剑之所以保持完好,是因其长期被地下水封存,未与空气接触,且墓室保存环境优良。

墓中其他三件青铜器保存状况也极佳,其中一件是越人采矿用的工具,并无特殊防护,这都归功于密封良好的墓室环境。

反观1983年出土的吴王夫差矛,其制作工艺与勾践剑类似,但因墓室保护不善,棺木腐烂,矛柄损坏严重,青铜表面满布锈蚀,可见环境对文物保存的重要性。

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勾践剑上的硫化物实际上并无防锈功效,而是墓室中腐烂物质(如丝绸、食物、尸体)产生的附着物。

而且,考虑到剑的使用需求,也无必要在剑身外施加一层易脱落的硫化物防锈层,毕竟这种材料结构松散,在使用中很快会脱落。

整体来看,古代宝剑的锋利和耐用,大多归功于精湛的铸造技术、合金配比以及良好的保存环境,而非神话传说中的“神兵”本身拥有不可思议的物理属性。

相关内容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丫死磕”
2025-09-21 20:42:33
象棋世锦赛上海嘉定开幕,霍...
世界象棋锦标赛和上海杯象棋赛嘉定开幕。霍震霆主席:象棋推广要靠年轻...
2025-09-21 20:41:55
2025沅江市首届桨板水上...
华声在线9月21日讯(通讯员 李珊 全媒体记者 赖泳源)9月21日...
2025-09-21 20:41:15
原创 ...
要用温柔的心对待这个世界,这样,世界才会温柔地回应你,展现出它最柔...
2025-09-21 20:34:10
原创 ...
两晋之交,北方局势动荡不安,爆发了著名的“永嘉之乱”,而南方则相对...
2025-09-21 20:33:45
原创 ...
关于周朝国号为何叫“周”,唐代学者张守节在注释《史记·周本纪》时提...
2025-09-21 20:33:37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鎏金铜牛。  银川...
2025-09-21 20:33:23
原创 ...
蒋介石在大陆时期,手下的“五虎上将”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著名军事集团...
2025-09-21 20:33:09
原创 ...
栖霞,作为全真教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长春子丘处机的故乡,历史上与丘...
2025-09-21 20: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韩... 近日,赛车场上可谓是星光熠熠,热闹非凡。韩东君晒出了和王一博、许魏洲的合照,瞬间引发了粉丝和网友们的...
世界田径“朋友圈”期待2027... 新华社东京9月22日电(记者王沁鸥、王子江、岳晨星)“我非常激动2027年田径世锦赛将回到北京,我可...
原创 沙...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沙俄的目光逐渐转向东方。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对清朝的土地虎视眈眈。通...
罗政读《社会科学》(一):李鸿...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罗 政 《李鸿章与上海近代科技文教的勃兴》一文,作者徐锋华,发文单位为上海社会科学...
历史上的今天 |《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云南省玉溪市人,生于云南...
原创 都... 同为正三品官员,顺天府尹与按察使哪个地位更高、权力更大?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值得仔细探讨。这两个...
原创 马... 马木鲁克与蒙古骑兵的较量 在玩过《帝国时代》的玩家中,马木鲁克骑兵作为一支强大的部队,特别是在对抗...
原创 皇... 在许多热门古装剧和现实历史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带有姓氏的贵妃称号。例如《妖猫传》里的唐朝杨贵妃、《清平...
沈华:如何判断古董中的“臆造品... 臆造品之所以不能被视为古董,其核心缘由在于臆造品本质上是凭借个人主观的臆想或者肆意编造而成的物品,并...
原创 清... 在许多清宫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身穿黄马褂、腰间挂刀的御前侍卫跟随在皇帝左右。事实上,历史上的清朝侍卫...